感 恩 教 育 研 究 及 探 索

感 恩 教 育 研 究 及 探 索

ID:39568147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6

感 恩 教 育 研 究 及 探 索_第1页
感 恩 教 育 研 究 及 探 索_第2页
感 恩 教 育 研 究 及 探 索_第3页
感 恩 教 育 研 究 及 探 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感 恩 教 育 研 究 及 探 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感恩教育研究及探索所谓感恩教育,就是以感性的形式,用孩子的切身感受体味来自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以理性的形式,让孩子感知来自痛苦、挫折和失败等的“恩”。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它应该是整个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一、感恩教育的迫切性1.家长的“包办”导致孩子缺少感恩心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居多,父母亲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留着,铅笔替孩子削好,书包替孩子整理好,甚至替孩子背着,家务不让孩子碰着,有的学生吃饭还要大人喂,这些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渐渐地,孩子只顾一味地索取,把一切看做是理所当

2、然的,怎能学会感恩?2.社会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孩子缺少感恩心现在谈到父母的爱,都认为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都持一种讴歌的态度,事实上可能错了,我们是不是有意或无意谈化了回报意味?甚至有的家长说:“我们两个人养一个孩子很轻松,将来不要孩子负担什么,不要他回报什么?只要孩子能生活得好,当父母的也就满足了。”虽然说的可能是事实,但却淡化了子女的回报意识教育,没有使其养成感恩意识,这样的孩子是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所以有许多孩子对家长的辛劳没有感受,对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教育是置若罔闻,因此,我们教师显得无奈而力不从心。现在的孩子没能体会家

3、长养育的艰辛,对家长缺乏感恩之心;没能体会老师教育的良苦用心,对老师缺乏感激之情。长此发展下去,既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不利于民族精神和光荣传统的发扬,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小学生应该是最容易感动的群体,小学生应该是天真可爱诚实,可是现在的小学生为什么都变得那么淡漠,自私,究其原因,存在着各种因素的影响。感恩教育的缺失与中国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时太爱包办及毫无原则的溺爱有关,它“造就”4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且独立意识很差的孩子。很多小学生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家庭的宠儿。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的不正确不科学导致了小孩的独立与宽

4、容。感恩教育的实施显得更加迫切。二、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就是要感恩的意识。认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等均属感恩教育的内容。从对象上看,我们要感恩的是自己周围的人,那些帮助过我们,关心过我们,鼓励过我们的人,这里包括我们对父母、对家庭的感恩,对其他亲人的感恩,对老师、同学的感恩,对国家与社会的感谢,对大自然的感恩等。感恩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感恩是人行善的表现,是一种生活态度。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让世界充满友爱,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大和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谭振亚教授指出:“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首先要让他

5、们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然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这种情感扩展到身边的人,直至整个社会。”谭振亚强调: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三、学校感恩教育的操作方式孩子冷漠、自私、脆弱等人格弱点的形成,关键在于缺乏对他人、社会、自然和负面经历的感恩心态。而缺乏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知恩,不知恩又如何感恩?因此,感恩教育中,识恩是最重要的步骤。现实社会中,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

6、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以小型活动为载体,让孩子们体验恩情4学校的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在广大小学生中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通过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继续利用“学雷锋活动”、“服务社区活动”等形式,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厚情感。一句“谁言寸草心,

7、报得三春晖”道出了孩子永远报答不了父母的爱。在生活中,教师可引导小学生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实实在在的小事。如帮忙父母干家务活;在他们累时为他们揉揉肩捶捶背;大人在烧菜时,及时地送上碗碟等。体会和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弘扬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传统美德。感恩不仅仅在对父母、教师等长辈的敬重情感,还包括对大自然的美的感激,对环境的爱惜,树立环保意识。(三)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把每位学生都教育成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的人,是我们教育者责无旁贷的职责。汀祖镇王寿小学王海燕老师说:“感恩

8、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在感恩意识日益淡薄的今天,语文教学理应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让感恩教育与语文教育相得益彰。”例如(1)布置一篇作文《父爱》或《母爱》写出真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