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教学设计(3)

《迟到》教学设计(3)

ID:39590837

大小:28.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6

《迟到》教学设计(3)_第1页
《迟到》教学设计(3)_第2页
《迟到》教学设计(3)_第3页
《迟到》教学设计(3)_第4页
资源描述:

《《迟到》教学设计(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迟到》教学设计之三教材分析   《迟到》是第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本文语言平实,条

2、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发展,有尾声,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让读者领悟到了父亲对孩子严厉而又深切的爱。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个性化行为,它是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在阅读实践中,应坚持以“读”为主线,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积累,我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

3、,体现学生主体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共鸣的学习过程,突出“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的设计特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

4、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读文音乐,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

5、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

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

7、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三、细读解疑,品读感悟   1.师:林海音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17自然段,标出关键句段,体会小海音是如何犯下这个错误的,她又是如何对待这个错误的,父亲是什么态度?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思考“质疑”中

8、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汇报读文、自学情况   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