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

ID:39599165

大小:116.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7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2 出师表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2.反复诵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

2、景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

3、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2.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3.教师点拨特殊文言现象。【古今异义】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②由是感激(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感到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④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一词多义】①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深追先帝遗诏(遗留)②效:恐托付不效(奏效,成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③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用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④以: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3以光先帝遗德(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划分文章层次。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第二部分(6—7):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三部分(8):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目标导学三:把握重点,理清脉络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为什么?明确:广

5、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容易受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是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目标导学四:细读课文,讨论交流1.文章主要向后主进谏,开篇为什么从蜀国形势谈起?既然“益州疲弊”,又为何要出师伐魏?明确:文章开篇以蜀国形势谈起

6、,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在这种情况下,“侍卫之臣,忠志之士”,他们不忘先帝遗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是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项治国主张。“益州疲弊”是指蜀国在“三分”中处于不利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用了五年时间做准备,主要措施有:①跟吴国通好;②加强内政建设;③平定南方的叛乱。可见,出师伐魏的时机已经成熟。2.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明确:这样写,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二十一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

7、陛下”。这样的表白合情合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3.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又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遗诏?明确:意在提醒后主认清形势,希望他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大业。他反复提及先帝遗诏,也是希望能勉励后主。目标导学五:赏析表文,学习写法本文是如何把议论、抒情和叙事融为一体的?明确: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