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出师表》备课素材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出师表》备课素材新人教版

ID:44615799

大小:58.8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24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出师表》备课素材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出师表》备课素材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出师表》备课素材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出师表》备课素材新人教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出师表》备课素材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出师表》备课素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出师表》学习要点【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领会文章大意,并积累文言词语。2.感受“寓情于义”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3.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美。4.分析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人的三项建议。5.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基础知识】1.生字正音崩殂(cú)陛(bì)下以塞(sè)忠谏陟(zhì)罚臧否(pǐ)攸(yōu)费祎(yī)猥(wěi)以遗(wèi)陛下咨(zī)诹(zōu)颓(tuí)二十有(yòu)一年桓(huán)闻(wèn)达危难(nàn)行(háng)阵和睦夙(sù

2、)夜忧叹攘(rǎng)涕(tì)裨(bì)补阙(quē)疲弊(bì)恢弘(hóng)驽(nú)钝(dùn)以彰(zhāng)其咎(jiù)妄自菲(fěi)薄(bó)斟(zhēn)酌(zhuó)2.词语解释先帝:称已经去世的皇帝,这里指刘备。先,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称。创业未半:创建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刘备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但到临死天下仍处于三国鼎立之中,所以这样说。中道:中途,半路上。崩殂: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天下三分:指魏、蜀、吴三国的割据鼎立。当时三国都已建立帝号。益州疲弊:意思是蜀国力量薄弱。益州,汉

3、代州名,为蜀据地,其地相当今四川、云南和贵州的一部分。疲弊:困苦衰弱。诚:实在,确实。危急存亡:形势危险急迫,关系到存或者亡。秋:时刻,时期。不懈于内:在朝廷内尽力办事而不懈怠。懈,松懈。忠志之士:忠贞有志的人,这里指在外戍守征战的武将。忘身于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不顾身。身,自身,自己。追:追念,怀念。殊遇:特别的待遇,多指恩宠,信任。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您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意见。开张,开放,扩大。圣,对皇帝的尊称。光:光大,发扬。遗德:遗留下的美德,指刘备敬贤礼士,广开言路等美德。恢弘

4、:扩展,发扬。恢,广大,宽广。弘,大。这里用作动词,又写作“恢宏”。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意思是自轻自贱,自暴自弃。妄,胡乱。菲薄,轻视。引喻失义:说话不合道理。引,称引,引证。喻,譬喻。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塞:堵,阻隔。宫中:皇宫中,指皇宫中的官员。府中:丞相府中,指朝廷中的官员。刘禅即位,命诸葛亮开府治事。陟罚臧否:陟:迁升,提升。本义是登山或登高,“提升”是其引申义。臧:善。这里用作动词,褒扬。否(pǐ):恶。这里用作动词,责备。作奸犯科:干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奸,邪恶不正。科,律条,法

5、令。为:做,行。付:交付,交给。有司:专门管理其种事情的官员,即主管部门。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故谓之有司。侍中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均为皇帝近臣。侍中指郭攸之、费祎,侍郎指董允。良实:贤良忠实。志虑:志虑:志向和心思。忠纯:忠贞不贰。是以:以是,因此。简拔:选拔。遗:给予。悉:全,都。咨:询问。裨:弥补。阙:缺点,错误。贞良死节之臣: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驱驰:奔走效劳。尔来:那时以来。不毛:不长草(的地方)。驽钝:比喻才能平庸。驽,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6、。攘除:排除、铲除。损:除去。益:兴办、增加。彰:表明、显扬。咎:过失。陬:询问。雅言:正言。【中心思想】《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君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质。《出师表》的“潜主题”公元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上伐魏之前,向后主刘禅进表陈情,这就是为陆游盛誉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前出师表》(以下为和教材标题一致,一律称《出师表》)。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

7、评价,被视为表中代表作。后世读者感于诸葛亮的真情切意之余,对其主旨,形成了这样的定论:表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出师表》一文感情深挚,言辞恳切,具有丰富的涵蕴和主题,下面,笔者就这篇表文的“潜主题”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开掘与同仁们共榷,同时为作品或文本的“潜主题”的分析提供一个具体的个例:1.追求道德的完善:进表陈情无自取之意刘备临崩前托孤诸葛亮,说:“君才十倍于曹丕,

8、必然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刘备的这一番话,对追求道德完善的诸葛亮来说,是内心深处永远的隐痛。当时,他手握军政大权,又要在“益州疲弊”之时率师北伐,昏庸之后主未必以此为然,臣僚们也定会有所非议。在这种情况下,追求道德完善而又以相位行君事的诸葛亮的确有必要表明一下自己无意自取的立场。我国自古就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训戒,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