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疳证

第四节 疳证

ID:39633065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7

第四节  疳证_第1页
第四节  疳证_第2页
第四节  疳证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四节 疳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疳证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致使脾胃受损,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慢性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小儿营养不良及部分寄生虫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疳者,甘也。”指本病的发病原因多因小儿喂养不当、乳食无度或断乳过早、挑食、偏食、恣食香甜肥甘而损伤脾胃,日久致气血生化乏源而形成疳疾;“疳者,干也。”则泛指本病有全身消瘦、肌肤干瘪等征象。【临床表现】以面黄肌瘦、头大颈细、头发稀疏、精神不振、饮食异常、腹胀如鼓或腹凹如舟、青筋暴露等为主要症状。1.疳气食欲不振或食多便多,大便干稀不调,形体略见消瘦,面色稍显萎黄,精神不

2、振,好发脾气,苔腻,脉细滑。多见于本病的初期。2.疳积食欲减退或善食易饥,或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大便下虫,形体明显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易落,脘腹胀大,青筋暴露,烦躁不安,或喜揉眉挖鼻,吮指磨牙,舌淡、苔淡黄而腻,脉濡细而滑。多见于本病的中期。3.干疳精神萎靡,极度消瘦,皮包骨头,皮肤干枯有皱纹,呈老人貌,啼哭无力、无泪,腹凹如舟,或见肢体浮肿,或有紫癜、鼻衄、齿衄等,舌淡或光红少津,脉弱。多见于本病的后期。【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治则:健运脾胃、补益气血、消积导滞,针灸并用,平补平泻。处方:四缝中脘

3、足三里脾俞方义:四缝是治疗疳积的经验效穴,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四缝穴能增强多种消化酶的活性;中脘乃胃募、腑会穴,足三里是胃之合穴,合脾之背俞穴共奏健运脾胃、益气养血、通调腑气、理气消疳之功,以助小儿发育。加减:疳气加章门、胃俞健运脾胃;疳积加建里、天枢、三阴交消积导滞;干疳加肝俞、膈俞调养气血;虫积加百虫窝驱虫消积。操作:四缝穴应在严格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挤出少量黄水或乳白色粘液;背部腧穴和章门不可直刺、深刺,以防伤及内脏;其余腧穴常规针刺。一般不留针。⑴捏脊:沿患儿背部脊柱两侧由下而上用拇指、食指捏华佗夹

4、脊3~5遍。⑵皮肤针:叩刺脊柱正中督脉及其两旁的华佗夹脊、足太阳经穴,以皮肤微红为度。隔日l次。⑶穴位割治:在严格消毒后,用手术刀割开患儿手掌大鱼际处皮肤,创口长约0.5cm,挤出少许黄白色米脂状物并剪去。用绷带包扎5天。【验案举例】江某,女,1岁2个月。食欲不振、进食欲呕近20天。夜间哭闹,盗汗,腹胀,大便5~6日1次,干硬如丸,味臭,小便色黄。查:体重6.5kg,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毛发稀疏、干枯,指纹暗紫。诊为“小儿疳证”(疳气型)。经针刺四缝穴4次,食欲增加,诸症全消,大便2日l次,质软。1个月后

5、随访,患儿体重增加2kg,健康活泼(金红.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证342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杂志1991;(2):37)。【文献摘录】1.《针灸甲乙经》:小儿腹满不能食饮,悬钟主之。2.《备急千金要方》:章门,主食饮不化、不嗜食、羸瘦。3.《黄帝明堂灸经》:小儿疳,灸合谷二穴各一壮,炷如小麦大。4.《类经图翼》:食积腹大,脾俞、胃俞、肾俞。5.《采艾编翼》:疳症,囟会、鸠尾、胃俞、合谷。【按语】1.针灸对疳气、疳积疗效较好。如感染虫疾还应配合药物治疗。2.婴儿应尽可能以母乳喂养,不要过早断乳,逐渐添加辅食,

6、给予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不让小儿养成挑食的习惯。3.常带小儿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