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ID:39690656

大小:25.2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9

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_第1页
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_第2页
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_第3页
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_第4页
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收藏人:湛蓝jtojkxo3vo2016-01-21 

2、 阅:1  转:8   

3、   来源大中小  

4、  分享       腾讯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推荐给朋友      举报      要想使一棵小树成为栋梁之才,必须从小就对其经常护理,修剪枝杈。如果小时长弯了,长大以后是很难直起来的。人的成长也一样需从小进行护理与培养,才能成为有用之人。所谓“三岁之魂,百岁之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儿童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环境是家庭,父母则是家庭中最早、最直接与孩子

5、接触的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亲情使其对父母怀有高度依恋,也使得父母亲成为子女教育最直接、最权威的力量。但是家庭教育不会像学校教育那样有计划性,有时是通过亲切的教诲和诱导,更多的则是无形中的感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时时事事来进行的。家长的个性品质、受教育程度、言谈举止、价值取向、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会影响并塑造着孩子个性的成长。    一、父母的个性与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不同个性特点的人,对妊娠、分娩、育儿及亲子关系等有着不同的态度与认识,也决定着他们以后为人父母的自信心与责任感的

6、大小和教养方式的不同。所有这些态度与认识又都是通过他们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心理学家根据父母的教养行为特点,将父母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娇宠型、忽视型四种教养类型。  1.权威型父母  这种类型的父母多会给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坚持要求孩子努力去达到这些目标,并对孩子提供一定的帮助;能耐心倾听孩子的观点,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权威型父母能表现出更多关爱,这是一种理性、严格、民主、耐心的爱的教育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多表现自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多乐观积极、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也较好,社会能力与认知能力都比较出色,长

7、大后社会成功性较高。  2.专制型父母  这一类型的父母对孩子要求多表现为严厉,通常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这些标准和要求有时甚至不近情理。孩子出现稍许的抵触,父母就会采取体罚或其他惩罚措施对孩子进行管制,孩子没有自己的权利。这种教育方式实质是满足了成人的需要,忽视和抑制了儿童的想像力与独立性。这种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多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虽在学校中多有较好的表现,但长大后社会成功的比率较小。  3.溺爱型父母  这一类型的父母对孩子常常怀有过多的期望与爱,但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或施加控制。这一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对父母表现出无尽的需求和很强的依赖性,自我控制力

8、尤其差,在任务前缺乏恒心和毅力,多表现不成熟特征。这一现象在男孩身上表现得更突出。  4.忽视型父母  这一类型的父母很少、甚至没有对孩子提出行为标准的要求,对孩子的成长多表现为提供食品衣物等物质条件,而对孩子的情感与心理要求缺乏关心。这是一种对孩子情感生活剥夺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无奈或漠视,或者说是一种变相的放弃与虐待。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对学校生活少有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较差,出现适应障碍的可能性更高。  有研究表明,在各种文化背景中,权威型父母的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而相同的教养方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比如

9、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会表现出明显差异:在东方,专制型教养方式对孩子多表现为爱,虽然有时有些过火。这一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多表现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遵纪守法等良好的行为特征。在西方,专制型教养方式却是对孩子的遗弃和拒绝,孩子长大后多自卑、软弱等。这种表现上的差异,可能源于东西方社会的价值取向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类型不会有这么明显的界限,多是几种类型的混合组成。我们应该根据上述父母类型的特点及对孩子个性的影响,向更有利于孩子发展的父母类型努力。    二、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对孩子个性发展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这是因为,

10、婚姻关系美满融洽的父母能更加积极、敏感地感知到孩子的需求,与孩子相处时往往会给予更多的耐心、爱抚、表扬等正面的激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夫妻双方多会用一致的积极行为方式对待孩子的行为。相比来说,家庭不合的父母往往由于受到婚姻的困扰,在与孩子相处时可能会带有更多的负面情绪和行为,生活中常会忽略儿童的感受与需求,更多是运用提问、命令及强制性的建议来控制或干扰孩子的活动,有时甚至会把孩子作为“出气筒”,过后感觉到自己的过失时又想通过溺爱来补偿孩子,这种教养方式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多易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倾向,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