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教学设计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教学设计

ID:39694087

大小:30.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9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教学设计_第1页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教学设计_第2页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教学设计_第3页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教学设计_第4页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加法运算律适用于使用人教版数学教材的七年级学生主讲教师:吕国勇单位:随州市曾都区东城八角楼中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共计两课时,加法运算律是第二课时的内容,依据教材的安排本节课应是让学生在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基础上来运用加法运算律,最终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因此加法的运算是本小节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

2、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本一节的学习。二、设计理念七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观察、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但是马虎大意又是他们的通病。因此我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编顺口溜的方式让他熟记理解加法的运算法则,并给它归类,以便为本节课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作准备。以“问题串”引领整个课堂,请同学们通过观察,演算,分析得出结论,并利用小组间竞赛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熟练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目标:1、通过有理数

3、加法运算法则,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用有理数加法进行简化运算。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归纳能力,通过分类结合思想渗透,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尤其是简便计算能力的提高。3、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难点:灵活运用有理数运算律师运算简便。四、学情分析1.学生对正数加正数,正数加零的情况较为熟练,但计算准确率不高。2.对异号两数相加确定符号,绝对值大减小掌握不好。3.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五、教学策略1.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五个重要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总结,理解运用;2.通过

4、小组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不但的巩固练习来掌握简便运算的技巧;3.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个环节的要点及时归纳,并准确地表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六、教学流程(一)、回顾整理,启发思维1、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顺口溜:同号取同号,绝对值相加,异号取大号,绝对值相减(大-小)互为相反两数相加得零,零同任何数相加得任何数。【设计意图】有理数加法法则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同学来说点长,不便于理解记忆,编成顺口溜既对加法法则进行了分类,帮助理解和记忆,并且为本节用运算律简便运算作好了准备。2.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

5、律有哪些?先说说,再用字母表示写在下面:、3、计算⑴30+(-20)=(-20)+30=⑵[8+(-5)]+(-4)=8+[(-5)]+(-4)]=思考:观察上面的式子与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1)、请说说你发现的规律(2)、自己换几个数字验证一下,还有上面的规律吗(3)、由上可以知道,小学学习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应,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式子表示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用式子表示为想想看,式子中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设计意图】加法运算律在小学学生已经学习了,通过举例,

6、演算把运算律扩展到有理数的范围。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二)合作探究1.(例1)计算:(1)16+(-25)+24+(-35)(2)(-2)+3+1+(-3)+2+(-4)1332(3)3(2)5(8)4545【设计意图】例题结合书本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计算题,①是同号两相加简便,②是互为相反数相加简便,③是同分母的相加简便让学生感受运用运算律简便运算的好处。观察发现总结规律:简便运算常用的三个规律:⑴、一般地,总是先把有互为相反数的先相加⑵、再把分母相同的数结合在一起相加,或能凑整的结合在一起相加。⑶、最后把同号的结合在一起相

7、加。2.当堂训练请同学们完成书本P24第2题(1).(8)102(1)(2).5(6)39(4)(7)(3).(0.8)1.2(0.7)(2.1)0.83.512411(4).()()()23523【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用刚学的知识技巧来解决计算问题,训练学生计算的速度与准确率,并配以小组竞赛形式调动积极性。3.(例2)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

8、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想一想,你会怎样计算,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设计意图】要注重对教材文本的利用,这是书本中的例题,背景较好可发充分开发运用既对前面正负数进行了复习巩固,又把今天学的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