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酶学》PPT课件

《诊断酶学》PPT课件

ID:39712159

大小:1.27 MB

页数:96页

时间:2019-07-09

《诊断酶学》PPT课件_第1页
《诊断酶学》PPT课件_第2页
《诊断酶学》PPT课件_第3页
《诊断酶学》PPT课件_第4页
《诊断酶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诊断酶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酶学分析技术退出主要内容六、工具酶及其临床应用一、酶的一般特征二、酶促反应动力学三、酶活性浓度测定技术四、酶的免疫化学测定五、同工酶和亚型的测定七、血清酶八、临床常用血清酶及其同工酶一、基本概念第一节酶的一般特征三、酶的命名分类及编号二、酶的结构与催化作用返回章1.酶、核酶。2.酶的催化特性:极高的催化效率、高度的特异性、催化作用的可调节性。3.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酶活性:酶催化反应的能力。酶活性单位:在一定条件下使酶促反达到某一速度时所需要的酶量。底物(S):酶所作用的物质。产物(P):酶促反应的生成物。酶的激活剂:加速酶促反应的物质。酶的抑制剂

2、:减慢或终止酶促反应的物质。一、基本概念返回节二、酶的结构与催化作用单纯酶和结合酶单纯酶:只含多肽链,是单纯蛋白质。结合酶:由酶蛋白和辅因子组成。两者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的称为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牢固的称为辅基。酶的活性中心酶与底物结合并将底物转变成产物发生在酶表面的一个特定区域。酶的催化作用机制诱导契合学说。返回节临床应用酶EC编号习惯用名英语缩写EC编号习惯用名英语缩写1.1.1.27乳酸脱氢酶LD、LDH2.7.3.2肌酸激酶CK、CPK1.1.1.37苹果酸脱氢酶MD、MDH3.1.1.3脂肪酶LPS1.1.1.41异柠檬酸脱氢酶

3、ICD、ICDH3.1.1.8胆碱酯酶CHE1.1.1.49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3.1.3.1碱性磷酸酶ALP、AKP1.4.1.3谷氨酸脱氢酶GLD、GLDH3.1.3.2酸性磷酸酶ACP1.4.3.4单氨氧化酶MOD3.1.3.55'-核苷酸酶5'-NT2.1.3.3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CT3.2.1.1α-淀粉酶AMY、AMS2.3.2.2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GGT3.2.1.30β-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2.4.1.1糖原磷酸化酶GP3.2.1.51α-L-岩藻糖苷酶α-FU、AFU2.5.1.18谷胱甘肽转移酶GS

4、T3.4.23.1亮氨酸氨基肽酶LAP2.6.1.1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4.1.2.13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LD2.6.1.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三、酶的命名、分类及编号返回节一、米-曼氏方程酶促反应动力学三、酶促反应进程曲线四、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二、Km与Vmax返回章Michaelis和Menten提出的酶作用的中间产物学说:一、米-曼氏方程E+SK1K2K3返回节1913年提出了著名的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方程式,即米-曼氏方程(Michaelis-Mentenequation):E+PES二、Km与VmaxKm值:等于酶促反应

5、的初速率为最大速率Vmax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即V=½Vmax时,则Km=[S]。Km在临床上的应用:反映酶与底物的亲合力,且与亲合力成反比。用来计算不同底物浓度时酶促反应速度相当于最大反应速度的百分率。根据Km值选择酶的最适底物。确定工具酶用量。确定代谢酶系中的限速反应和作为鉴别酶的依据。Vmax: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代表了在一定酶量下的最大反应速率。返回节酶促反应时间进程曲线(S为底物,P为产物)三、酶促反应进程曲线如将酶反应过程中测得的产物[P]或底物[S]变化量对时间作图,可得酶促反应时间进程曲线。图中产物[P]或底物[S]变化曲线的斜率就代表

6、酶促反应的速率。延滞期线性反应期底物耗尽期——必须根据线性反应期的反应速率才能准确计算出酶活性浓度。返回节四、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1)当[S]<>Km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S]无关,V=Vmax=K[E]称为零级反应,反应速率与酶浓度[E]成正比。酶学测定时一般底物浓度可选择为Km的10~20倍。返回节常见酶温度转化系数25℃30℃37℃CK0.641.001.56LD0.751.001.4

7、4ALT0.761.001.38AST0.731.001.52ALP0.781.001.30GGT0.731.001.31CHE0.811.001.26HBDH0.851.001.10酶活性浓度测定就是要使酶促反应的初速度(v)达到最大速度Vmax,即在过量底物存在下的零级反应期的速度,此时反应速度与酶浓度[E]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第二节酶活性浓度测定技术一、酶活性浓度测定方法二、酶偶联法三、血清酶活性浓度测定条件的选择四、酶活性浓度的单位五、系数K值的计算与应用六、临床酶学测定的标准化返回章1.按反应时间分类:定时法连续监测法2.按检测方法分类:量气法、分光光

8、度法、荧光法其它方法(放射性核素法、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