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酶学》PPT课件

《诊断酶学》PPT课件

ID:42047054

大小:12.30 MB

页数:132页

时间:2019-09-06

《诊断酶学》PPT课件_第1页
《诊断酶学》PPT课件_第2页
《诊断酶学》PPT课件_第3页
《诊断酶学》PPT课件_第4页
《诊断酶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诊断酶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诊断酶学第一节 概 述一、酶的组成、结构和功能1、酶的本质和特性本质:蛋白质(绝大部分)或核酸(极少数)核酶:核酸酶是唯一的非蛋白酶。它是一类特殊的RNA,能够催化RNA分子中的磷酸酯键的水解及其逆反应.1982美国T.Cech和Altman于1989年共获诺贝尔化学奖。酶的特性:极高的催化效率、高度的特异性、催化的可调节性。常用术语酶促反应:由酶所催化的反应酶活性: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底物:酶催化所作用的物质产物:酶促反应的生成物酶的特异性:酶对作用物的选择性激活剂:加速酶促反应的物质抑制剂:减慢甚至终止酶促反应的物质2、酶的结构与功能单纯酶:由约100~10000个氨基酸肽键相连而成

2、酶结合酶蛋白质——酶蛋白辅酶非蛋白部分——辅因子辅基2、酶的结构与功能酶是蛋白质,具有一、二、三、四级结构单体酶:只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酶寡聚酶:由多个相同或不同亚基以非共价键连接的酶多酶体系:在细胞内存在着许多由几种不同功能的酶彼此聚合而成的多酶复合物酶的活性中心酶的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能与底物结合并起催化反应的特定空间结构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对结合酶来说,辅酶或辅基参与酶活性中心的组成。二、酶的催化作用机制1、活化能2、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机制酶通过与底物形成一种或多种中间复合物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三、酶的命名、分类与编号一、血清酶的来源根据酶的

3、来源及其在血浆中发挥催化功能的情况,将其分为:一般代谢酶组织专一酶血浆特异酶非血浆特异酶外分泌酶细胞酶一般代谢酶组织专一酶血浆特异酶非血浆特异酶外分泌酶细胞酶血清酶第二节血清酶1、血浆特异酶主要指作为血浆蛋白的固有成分,在血浆中发挥特定的催化作用的酶,如凝血酶原。2、非血浆特异酶这类酶在血浆中浓度很低,并且在血浆中很少发挥催化作用。可分为:①外分泌酶指来源于消化腺或其他外分泌腺的酶,如胰淀粉酶等。它们在血液中含量与相应的分泌腺的功能及疾病有关。②细胞酶指存在于各组织细胞中进行代谢的酶类。随着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少量酶释入血液。其中大部分无器官专一性,只有小部分来源于特定的组织,有器官专一性。这类

4、酶细胞内外浓度差异悬殊,病理情况下极易升高,其下降的临床意义很少。这些酶最常用于临床诊断,如转氨酶、LD、CK等。名称血浆特异酶非血浆特异酶外分泌酶细胞酶一般代谢酶组织专一酶来源肝消化腺或其它外分泌腺各组织器官(无器官专一性)肝(有器官专一性)种类凝血酶原、Ⅹ因子、Ⅻ因子、纤溶酶原、ChE、CER、LCAT、脂蛋白脂肪酶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ACP、ALP等LDH、AST、ALT、CK、MDH等OCT等二、血清酶的去路1、血清酶的半寿期酶失活至原来活性一半时所需时间称为酶的半寿期。一般以半寿期来代表酶从血中清除的快慢。血清酶甚至同工酶之间半寿期差别很大。这些有助于了解同一疾病不同酶升

5、高持续时间的差异,半寿期长的酶,在血清中持续时间长。2、血清酶的失活和排泄研究表明酶主要是在血管内失活或分解的,酶的清除与血浆蛋白的清除途径并不完全相同。血清酶受蛋白酶水解而产生的低分子多肽或氨基酸可经小肠粘膜排至肠腔,再彻底分解成氨基酸后重吸收,其中大部分氨基酸可被组织利用,不能利用的氨基酸可经尿排出体外。三、血清酶变化的病理机制正常情况下血清酶活性相对恒定。但在一些病理情况下,如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细胞坏死,细胞内酶合成增加,酶排泄障碍,恶性肿瘤异位分泌,酶合成障碍,中毒及遗传缺陷等,常导致血清中酶活性的改变。三、血清酶变化的病理机制(一)合成异常合成减少合成增多肝损害导致合成酶的能力受损(

6、ChE、LCAT)酶基因变异引起酶合成减少(铜氧化酶)增生性疾病(骨骼疾病,ALP)恶性肿瘤(前列腺癌,ACP)酶的诱导作用(乙醇,γ-GT)(二)酶释放增加酶从病变(或损伤)细胞中释放增加是疾病时大多数血清酶增高的主要机制。研究表明,炎症、缺血/缺氧、能源供应缺乏、坏死和创伤等是细胞释放大分子酶蛋白的重要原因。细胞酶的释放量还受下述一些因素影响:1.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2.酶的相对分子量3.酶的组织分布4.酶在细胞内的定位和存在形式(三)酶排出异常约有24%的血清AMY由肾脏排出,肾功能减退时,血清AMY活性升高可能因酶排泄障碍而在血液中滞留所致。胆道梗阻时,血清ALP升高的原因是梗阻区AL

7、P合成加强,ALP排泄受阻而逆流人血。但对于大多数酶而言,并不存在酶经肾脏或胆道排出异常而导致血清酶升高的这种清除机制。四、血清酶的生理差异1.性别:多数血清酶的男女性别差异不大,但少数酶如CK、ALP及γ-GT等有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2.年龄:血清中有些酶的活性常随年龄而变化。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ALP3.进食:血清中大多数酶不受进食的影响,故测定酶活性不一定需要空腹采血。高脂、高糖饮食后血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