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占据青岛市后耀武扬威的情形

日军占据青岛市后耀武扬威的情形

ID:39717997

大小:394.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7-10

日军占据青岛市后耀武扬威的情形_第1页
日军占据青岛市后耀武扬威的情形_第2页
日军占据青岛市后耀武扬威的情形_第3页
日军占据青岛市后耀武扬威的情形_第4页
日军占据青岛市后耀武扬威的情形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军占据青岛市后耀武扬威的情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9141年日軍佔據青島市後耀武揚威的情形袁世凱批准簽署二十一條款的手令中日代表簽署二十一條款1919年1月於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的會場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北京大學學生示威抗議北京女大學生也上街遊行支持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期間,上海支持者懸掛的橫額:寧為救國死,毋作亡國奴。五四運動期間出版的物軍閥的定義:(1)凡以軍隊為私有,以軍隊達到個人目的,罔顧法律秩序,或不效忠國家者,為軍閥。(2)軍閥非完全獨立於中央政府,有時控制中央政府,沒有控制中央改府的軍閥,与中央政府的關係是若即若離。(3)有固定的地盤,或游動的地盤,以獲取資源,供養其軍隊。軍閥割據大勢皖系:領袖為段祺瑞。地盤在陝西、安

2、徽和淅江等地。直系:領袖為馮國璋和曹錕。地盤在直隸、河南、湖北等地。奉系:領袖為張作霖。地盤在東三省。閻系:領袖為閻錫山。地盤在山西。馮系:領袖為馮玉祥。地盤在陝西和甘肅。滇系:領袖為唐繼堯。地盤在雲南、貴川。桂系:領袖為陸榮廷。地盤在廣西。中共的創始人:陳獨秀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建立1從[共產國際]的文獻中發現,首先要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的並非陳獨秀而是列寧。1920年7月,[共產國際]的第二次大會確定東進政策,通過了列寧擬定的<民族與殖民地問題提綱>,這提綱遂促使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因為,在這提綱於大會提出通過之前,[共產國際]代表維丁斯基巳在上海說服了陣獨秀,開始了創建中國共產黨的步驟。認識

3、中國共產黨的建立21920年3月,[共產國際][東方局]書記維丁斯基來華,他在留華期間,力促陳獨秀團結組黨,故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的催生者。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陳獨秀被選為黨書記。中共建黨時,黨員不過59人,出席大會的代表有13人,僅代表國內外7個地方吧了。俄共與孫中山的接觸:1920年3月,波普夫晤孫於上海1920年9月,維丁斯基與孫在上海見面1920年12月,阿里克夫見孫於廣州1921年12月,馬林見孫於廣州1922年5月,達林見孫於中山1923年1月,越飛見孫於上海第一次會談是一般性的,強調中俄革命目標是相同,雙方需調整關係及俄願助孫氏。餘下的五次會談

4、均觸及問題的焦點,即雙方如何合作。認識第一次國共合作(1):[孫文--越飛聯合宣言]:1.共產主義不適用於中國2.俄在孫氏的北伐中給予協助3.[共產國際]協助國民黨依俄共模式改組4.中共黨員應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但仍保持共產黨員身份意義:a.公開宣佈俄將主動提供援助b.助孫氏領導的國民黨完成北伐c.[聯俄容共政策]得以從構想落實為行動認識第一次國共合作(2):俄共的企圖,國民黨內早有人洞悉,而孫中山也都心知肚明,一位老同盟會會員劉成禺就曾當面質疑孫中山說:[蘇向國民黨提供大量金錢,又說甜言蜜語,無非是誘我也。]孫回說:[非厚於我,欲借國民黨以實行在華政策耳。]又說:[共產黨能守吾黨範圍

5、,吾默化之;不能,吾自有處理之法。]認識第一次國共合作(3):俄共見中共黨員人數不足仟人,勢力單薄,故力主共產黨與國民黨合作。結果,共產黨員真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仍保留共產黨籍。如用兩黨並立聯合方式,則會出現無法約束和控制共產黨的發展,而且必然與國民黨發生競爭,但如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便須服從孫中山的領導,受國氏黨的約束,而孫中山堅信他的人格和三民主義可以包容與消化共產黨人。認識第一次國共合作(3):中山艦事件1926年,代海軍部長李之龍(中共黨員),準備於蔣介石乘中山艦由廣州赴黃埔途中,加以挾持直駛往海參威。3月20日,蔣介石下令逮捕李之龍包圍俄顧問住宅及共產黨機關。這稱為[中山艦

6、事件]。這可視為蔣介石對共產黨的第一次反目。中山艦中山艦認識第一次國共合作(4):[寧漢分裂]1927年1月,國民政府由廣州遷往武漢,共產黨員則暗中進行分化活動,他們擁戴汪精衛,排擠蔣介石,實行操縱武漢政府,國民黨人遂於南京另組政府,是謂[寧漢分裂]。認識第一次國共合作(5):[寧漢復合]1927年7月,汪精衛知悉鮑羅廷陰謀,遂決定取締共產黨言論,又通過<取締共產議案>,罷黜鮑羅廷及其他蘇聯顧問,八月宣佈正式與共產黨分裂及逐其黨員。寧漢重新合流是謂[寧漢復合]。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對抗第一次國共合作結束後,共產黨在城市發動了三次起事:南昌起事:192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派周恩來、張國燾等在

7、南昌嘗試奪權,3天後即瓦解。周等率領殘餘兵力突圍南竄往廣州去。(b)秋收起事(時值秋收,故命名):9月初,中共欲在兩湖等省發動暴動,毛澤東亦起事應但失敗。毛竄避往井崗山(湖南,江西邊地,是個兩不管地)(c)廣州起事:12月,廣東有粵桂系之爭,中共乘機起事,曾佔廣州市與成立蘇維埃政府,但終被平定。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對抗圍剿戰役:第一次(1930年12月—1931年1月1日)第二次(1931年5月15日---1931年9月)第三次(19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