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填空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填空

ID:39726673

大小:50.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0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填空_第1页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填空_第2页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填空_第3页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填空_第4页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填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填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填空、选择一、填空: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古训传》。2、训诂是顺其条理解说故旧之言以教人。3、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古训传》为最早。4、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古训传》为最早,另一种是从实际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来说明意义的体系,这以作者尚难考定的《尔雅》,它是按语义分类编辑的字典为最早。5、《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6、训诂学的三项任务表明训诂学是沟通古今语义的桥梁。7、8、训诂学的根本任务:第一,加强对训诂学史训诂学方法论的研究,实现训诂学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第二,总结训诂学的经验,提

2、高训诂工作水平,促进古文教学、古籍整理和词典编纂等。9、解释词义是训诂学的核心内容。10、传统训诂学以经书的解释为中心。11、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义、阐明语法这些内容。12、汉代立《诗》《书》《礼》《易》《春秋》。于学官学校,定为“五经”。王易的一经为《乐经》13、“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14、传统训诂学最大的局限是“崇古”。15、总释群书语义的代表作是《尔雅》。16、《释名》东汉·刘熙、《广雅》魏·张揖、《方言》汉·扬雄。17、音义兼注的专著大致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单注一书的音义已归入注疏类,从略,一是注释群书的如《经典释文》唐·陆德明。18、《说文解

3、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19、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解。这种注释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20、唐人还为汉以下的其他古书作注释,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在唐代就有《司马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萧统的《文选》;在唐代就有李善注和五臣注。萧统的《文选》又叫《昭明文选》。21、史记三家注:唐代就有司马贞的《司马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刘宋时期的裴《史记集注》22、李善注《文选》,几乎全力集中在注明出典方面。23、汉魏六朝以来利用“四声别义”这一特点给古书注音。24、朱熹的《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合称《四书集注》。25、严复翻译十八

4、九世纪世界名著,有过“信、达、雅”之说,翻译古文亦然。26、“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实情。27、以人民往视者。以:有。28、“谓”:指的是。29、“或”:说的是。30、当为(当作)、读为(读曰)、读若(读如)、之言(之为言)31、使用声训的术语是之言(之为言)。32、如字:这个术语是用来表明某字当读本音训诂术语,与“破读”、“读破”相对而言。33、解释词义的方式有互训义界(推因)34、揭示同义词内在联系及其区别的训诂术语是析言。35、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传注·序》36、“名与实”是小学研究的主线。37、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是外在形式的利用38、作为以形索义的

5、形训,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必须以推求字的本义为目的。39、《说文解字》是以形索义的典式。40、有一种训诂的方法是以形索义,例如“弈”的“大”古代写作(P89页),像一个人正面站立的样子,本义是大;“弈”的“89”古代写作#。本义是围棋。41、运用以形索义原则须以笔意为据42、“厥义”即字形中反映的词义,也就是笔意。43、浮云避白日,游子不顾反。反:同“返”,是归返、回来的意思。44、音义关系的偶然性与约定性,二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就已经注意到了。他在《正名篇》里说道:“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45、王引之《经义述闻》所说:“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

6、,则以文害辞。”46、声训主要是从声音线索推求语源的方法。47、探索语源的主要方法是声音。“人涉卬否”卬:我也。48、章炳麟的《文始》是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探寻语源,疏明语言发展变化的专著。49、人们之所以能根据声音推出同源词来,这是由音义关系的特性决定的。50、最早运用声训的专书是东汉刘熙的《释名》。51、无论是东汉的声训,还是宋代的“右文说”,还是清代的因声求义,向来是训诂的重要方法,要运用的好,就必须了解音韵学知识。52、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可爱。5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怨天寒。可怜:值得怜悯。54、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可怜:可惜。55、有人把连绵词说成是

7、“连语”并引王念孙“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的说法。56、解释词义的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即:互训,义界,推因。57、《说文·老部》:“老,考也。”“考,老也。”这是用互训方式释义。58、《尔雅·释鸟》:“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是使用义界的训诂方法。59、毛亨的传说:“盗,逃也。”用的训诂方式是推因。60、对音义关系的探求,王圣美提出了右文说。61、古训学上还有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的“反训”说法。62、嘉耦曰妃,怨偶曰仇。仇:表示坏的方面。63、结发辞严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