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分析》PPT课件

《酶法分析》PPT课件

ID:39730465

大小:550.10 KB

页数:108页

时间:2019-07-10

《酶法分析》PPT课件_第1页
《酶法分析》PPT课件_第2页
《酶法分析》PPT课件_第3页
《酶法分析》PPT课件_第4页
《酶法分析》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酶法分析》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化分析(BiochemicalAnalysis)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罗云敬生化分析酶分析法蛋白质分析免疫分析核酸分析氨基酸分析糖的分析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酶催化反应,酶法分析的检测技术。第二章蛋白质的分类及结构,蛋白质分析方法。第三章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优化及其应用。第四章核酸的定量及结构分析,DNA序列测定,核酸分子杂交分析。第五章氨基酸的定量和选择性分析。第六章糖的化学和酶法分析,糖混合物的分离鉴定。第七章分光光度和荧光光谱的原理,谱图分析,实验设计技巧。第八章液相色谱原理及色

2、谱仪的基本装置,关键技术。第九章主要电泳与离心方法,操作要领。第八章酶法分析酶及酶催化反应酶法分析的检测技术酶固定化技术与酶传感器酶活性测定的应用什么是酶?酶是生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活性的,有特殊空间构像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酶是生活细胞产生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催化剂。酶的特性来源于生物体催化效率高(是化学催化剂的107_1013倍)高度的特异性(底物专一性)易失活(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及紫外线)1、高效性酶的催化作用可使反应速度提高107–10

3、13倍。例如:过氧化氢分解2H2O22H2O+O2用Fe3+催化,效率为6×10-4mol/mol·S,而用过氧化氢酶催化,效率为6×106mol/mol·S。转换数(turnovernumber)的概念: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能催化底物发生变化的微摩尔数,用kcat表示(mol/S)。-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1克结晶酶在65C条件下可催化2吨淀粉水解。2、酶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又称为特异性,是指酶在催化生化反应时对底物的选择性,即一种酶只能作用于某一类或某一种特定的物质。亦即酶只能催化某一类或某一种化

4、学反应。例如:蛋白酶催化蛋白质的水解;淀粉酶催化淀粉的水解;核酸酶催化核酸的水解。3、反应条件温和酶促反应一般在pH5-8水溶液中进行,反应温度范围为20-40C。高温或其它苛刻的物理或化学条件,将引起酶的失活。4、酶易失活凡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如强酸、强碱高温等条件都能使酶破坏而完全失去活性。所以酶作用一般都要求比较温和的条件如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酸碱度。5、酶活力可调节控制如抑制剂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反馈调节、酶原激活及激素控制等。6、某些酶催化活力与辅酶、辅基及金属离子有关。1.1酶及酶催化反

5、应1.1.1酶的单位酶活力(EnzymeActivity):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酶的国际单位(InternationalUnit,IU):在特定条件下1min将1umol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酶的量。卡特尔(Katal):1Katal为1s内将1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酶的量。(1katal=6×107UI)酶的比活力(SpecificActivity):每毫克每蛋白所具有的催化活性,即IU/mg1.1.2酶催化反应的类型及酶的编号1.氧化还原酶类Oxidoreductas

6、es2.转移酶类Transgerases3.水解酶类Hydrolases4.裂合酶类Lyases5.异构酶类Isomerases6.连接酶类Ligases酶的编号ECW.X.Y.Z酶学委员会催化反应的类型亚类亚亚类系统编号例:醇脱氢酶(EC1.1.1.1)EC:EnzymeCommission(酶学委员会)1:氧化还原酶类1:以CH—OH基为供体的酶类1:代表NAD或NADP为受体1:同一类酶的顺序编号,与发现的先后一致1.1.3酶催化反应的特性酶反应与非酶反应活化能的比较:酶对反应的加速是通过形成酶与

7、底物的复合物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G而实现的1.1.3酶催化反应的特性酶活性中心的化学结构,诱导使底物的化学键变形或极化——提高底物基态的能量。底物与酶的结合部位对底物的固定化作用,使底物分子进入酶的活性中心,使得很多反应类似于分子内反应(接近效应)——提高了活性中心的底物有效浓度。1.1.3酶催化反应的特性底物正确而有利的定向,底物反应时键只最小程度的移动或旋转,电荷分布和有利的几何形状——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多功能基团间的协同催化作用酶活性中心的特点概念:酶结合底物(辅基)以及提供直接参与键形成和断裂

8、的残基的区域。特点:(1)活性部位只占酶整体的一小部分,即每分子中大多数残基并不与底物接触。(2)酶的活性部位是一个三维实体,由来自氨基酸序列上的不同部位的残基所组成酶活性中心的特点(3)酶的三维活性中心是裂缝或裂隙,常是一个疏水的环境,底物就存在于这样的环境中。(4)底物与酶之间是以一种弱的力结合在一起。(5)结合的专一性取决于活性中心部位中原子的确定排布方式——诱导契合学说1.1.4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一级反应:在低底物浓度时,反应速度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