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质子核磁共振波谱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质子核磁共振波谱

ID:39743483

大小:1.30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7-10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质子核磁共振波谱_第1页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质子核磁共振波谱_第2页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质子核磁共振波谱_第3页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质子核磁共振波谱_第4页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质子核磁共振波谱_第5页
资源描述: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质子核磁共振波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11.3.1化学位移及其影响因素11.3.2自旋-自旋偶合与偶合常数11.3.31H核磁共振波谱的应用第三节 质子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1HNMR2021/7/2011.3.1化学位移及其影响因素一、屏蔽作用与化学位移1.屏蔽作用理想化的、裸露的氢核,满足共振条件:0=B0/(2),产生单一的吸收峰。实际上,氢核受周围不断运动着的电子影响。在外磁场作用下,运动着的电子产生相对于外磁场方向的感应磁场,起到屏蔽作用,使氢核实际受到的外磁场

2、作用减小:B=(1-)B0:屏蔽常数。越大,屏蔽效应越大。0=[/(2)](1-)B0屏蔽的存在,共振需更强的外磁场(相对于裸露的氢核)。2021/7/202.化学位移chemicalshift0=[/(2)](1-)B0由于屏蔽作用的存在,氢核产生共振需要更大的外磁场强度(相对于裸露的氢核),来抵消屏蔽影响。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共振频率有差异,即引起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2021/7/203.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1)位移的标准没有完全裸露的氢核,

3、没有绝对的标准。相对标准:四甲基硅烷Si(CH3)4(TMS)(内标)位移常数TMS=0(2)为什么用TMS作为基准?a.12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只产生一个尖峰;b.屏蔽强烈,位移最大,与有机物中质子峰不重叠;c.化学惰性,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易回收。2021/7/20位移的表示方法与裸露的氢核相比,TMS的化学位移最大,但规定TMS=0,其他种类氢核的位移为负值,负号不加。=[(样-TMS)/TMS]×106小,屏蔽强,共振需要的磁场强度大,在高场出现,图右侧。大,屏蔽弱,共振需要的磁场强度小,在低

4、场出现,图左侧。2021/7/20二、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1.电负性--去屏蔽效应与质子相连元素的电负性越强,吸电子作用越强,价电子偏离质子,屏蔽作用减弱,信号峰在低场出现。2021/7/20电负性对化学位移的影响δδ2021/7/20磁各向异性效应磁各向异性是指质子在分子中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屏蔽作用不同的现象。2021/7/20苯环的磁各向异性效应去屏蔽作用。δ值大(7.2),低场。2021/7/20双键的磁各向异性效应C=C双键去屏蔽,低场共振,化学位移位大(δ=5.84)C=O去屏蔽,低场共振,化学位移位大δ≈9特征202

5、1/7/20三键的磁各向异性效应横去屏蔽,竖屏蔽,高场共振,化学位移比双键小些。δ=2.882021/7/20单键的磁各向异性效应沿键轴方向为去屏蔽效应。链烃中δCH>δCH2>δCH3甲基上的氢被碳取代后,去屏蔽效应增大,共振频率移向低场。2021/7/202.氢键效应形成氢键后1H核屏蔽作用减少,属于去屏蔽效应。2021/7/203.空间效应2021/7/20空间效应Ha=3.92Hb=3.55Hc=0.88Ha=4.68Hb=2.40Hc=1.10去屏蔽效应2021/7/204.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位移①饱和烃

6、–CH3:CH3=0.791.10–CH2:CH2=0.981.54–CH:CH=CH3+(0.50.6)H=3.2~4.0H=2.2~3.2H=1.8H=2.1H=2~32021/7/20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位移②烯烃端烯质子:H=4.8~5.0内烯质子:H=5.1~5.7与烯基,芳基共轭:H=4~7③芳香烃芳烃质子:H=6.5~8.0供电子基团取代–OR,–NR2时:H=6.5~7.0吸电子基团取代–COCH3,–CN时:H=7.2~8.0高场强仪器,单取代出现两组复杂峰。2021/7/2

7、0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位移–COOH:H=10~13–OH:(醇)H=1.0~6.0(酚)H=4~12–NH2:(脂肪)H=0.4~3.5(芳香)H=2.9~4.8(酰胺)H=9.0~10.2–CHO:H=9~102021/7/20常见结构单元化学位移范围2021/7/20一些常见结构单元的化学位移范围2021/7/2011.3.2自旋-自旋偶合与偶合常数一、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裂分的原因?有什么规律?如何表征?对结构解析有何作用?每类氢核不总表现为单峰,有时多重峰。2021/7/20峰的裂分峰的裂分原因:自旋偶合相

8、邻两个氢核之间的自旋偶合(自旋干扰);偶合常数(J):多重峰的峰间距,用来衡量偶合作用的大小。2021/7/20自旋偶合2021/7/20自旋偶合2021/7/20二、峰裂分数与峰面积峰裂分数:n+1规律;相邻碳原子上的质子数。裂分峰强度比符合二项式的展开式系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