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七下历史材料题复习卷(答案)

2016-2017七下历史材料题复习卷(答案)

ID:39754791

大小:10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10

2016-2017七下历史材料题复习卷(答案)_第1页
2016-2017七下历史材料题复习卷(答案)_第2页
2016-2017七下历史材料题复习卷(答案)_第3页
2016-2017七下历史材料题复习卷(答案)_第4页
2016-2017七下历史材料题复习卷(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2017七下历史材料题复习卷(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题复习卷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一、唐朝的繁盛。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唐·杜甫《忆昔》(1)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答:①意思: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航行,也能够

2、把船掀翻。②说明他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答:①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②具体体现:唐太宗和武则天设立管辖西域的机构,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等等。(3)在唐太宗执政之后,出现了怎样的统治局面?请你简要写出出现这一局面的政治方面的原因。答:①统治局面:贞观之治;②原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虚心纳谏,知人善任。著名宰相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

3、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开元盛世”出现的主要原因答:因为唐初的统治者唐太宗、武则天等人,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为此奠定了基础。唐玄宗统治初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1)重用贤能,出现贤相姚崇和宋璟。(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4)注重文教,编修经籍。所以唐朝

4、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8开元盛世”。(4)分析唐朝的繁荣昌盛,结合当前形势,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答:(1)要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2)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发展。(3)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4)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外国交往。二、思想文化。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都是从我们国家学过去

5、的。——孙中山“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顾炎武材料四:“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1)请回答:⑴孙中山所说的“考试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此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它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答:科举制度;隋朝;隋炀帝时期;标志:隋炀帝设置进士科(2)此制度完善于哪个朝代?为此做出贡献的是哪几个关键人物,他们有何措施?答: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唐太宗扩充国学规

6、模;武则天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考内容。(3)此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影响?答:科举制的创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4)材料三反映出明朝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的变化?命题范围局限于什么?说说这一措施有何影响?答:八股取士;四书五经;影响: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8(5)材料四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他被斩首,这是清朝的什么措施造成的?清朝实施这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它在中国历史上

7、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清朝的文字狱造成的;目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7)秦朝、汉朝、明朝和清朝的统治者在思想上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各采取了什么措施?答: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三.经济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8、庄稼成熟),则数郡饥。——沈约《宋书》材料三: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材料四:(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1)从材料一、材料二中,能得到什么信息?答: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超过北方.(2)材料三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