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材料题

七下历史材料题

ID:41193735

大小:10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18

七下历史材料题_第1页
七下历史材料题_第2页
七下历史材料题_第3页
七下历史材料题_第4页
七下历史材料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下历史材料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材料题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P9页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P8页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P22页请回答:(1)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2)材料一中的“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是什么含义?(4分)(3)从材料一中可看出他的一种什么思想?他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他又是如何做的?(5)材料三反映了

2、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6)唐太宗以上的治国思想对他的统治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答:(1)唐太宗(2)“以史为镜”即指要吸取隋亡的教训。“以人为镜”就是要听取魏征等大臣的直谏。(3)重视纳谏的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对百姓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4)问题: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做法: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勤于政事;要求大臣廉洁奉公。(5)开明的民族政策;2、文成公主入藏,这是和亲方式,荡平突厥,这是战争方式。

3、唐太宗被誉为天可汗,这体现出少数民族人民对李世民的拥戴。(6)这使唐太宗能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重视用人,虚心纳谏;对百姓轻徭薄赋,重视生产,使他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1)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国内民族(2)(3)融合、文化辉煌。(1)“用事实说话”,请你分别用一个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1、2、3、(2)从材料出发,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只提问不作答)答:1、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2、遣唐使来华

4、;鉴真东渡;玄奘西游。3、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到吐蕃。(2)你怎样理解唐朝的对外交往的?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12-13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时复振。”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⑴材料反映的内容是什么时期?⑵材料二中诗的作者是谁?⑶说一说这一时期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其影响。答案:⑴唐玄宗统治的开元时期的繁荣景象。⑵杜甫《忆昔》⑶唐玄宗励精图治,重视人才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的官员下放到地方任职,并戒奢从简,对外开放。这些改革措施,是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经济繁荣

5、,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材料二:“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⑴材料二中的“选举制度指什么制度?它的完善、兴废是在什么时期?⑵材料一的意思是什么?⑶这一制度(科举制)的影响。⑷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方式是?⑸隋唐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沿用科举制的原因。答案:⑴科举制度,完善在唐朝时期,兴起于隋朝隋炀帝时,到清朝末年被废除⑵天下的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⑶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

6、,使有才识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唐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士人用工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⑷分科考试选拔⑸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30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真国也,常须达。”——《日本书记》材料二:课本30页图。⑴材料一反映了哪个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并派了很多什么人到中国?⑵这个国家受唐朝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⑶唐玄宗时,有一位大师先后六次东渡到这个国家,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7、并在这个国家设计一座寺庙,至今仍被视为一书明珠?答:⑴日本、遣唐使⑵日本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日本的城市和铜钱样式也和唐朝的相似。⑶鉴真、唐招提寺第二单元材料训练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湖足,天下足。”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3)综合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4)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苏

8、州湖州;水稻。(2)南宋(3)江南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粮仓,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东南地区,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4)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政府注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59页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二: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材料三:“国家根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