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1.1认识三角形(一)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1.1认识三角形(一)

ID:39786922

大小:51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1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1.1认识三角形(一)_第1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1.1认识三角形(一)_第2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1.1认识三角形(一)_第3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1.1认识三角形(一)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1.1认识三角形(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4.1认识三角形(一)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1.认识三角形(教材P62--P65)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了解三角形按角的分类,掌握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探索、归纳等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发展推理能力以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3.情感与态度:在探究学习中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的验证、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的验证

2、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五、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三角形纸片六、教学流程:感受生活动手操作共同探讨归纳总结应用实践七、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问题:以前学过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师生活动:教师说明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学生陈述小学学过的三角形有关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欣赏图片,揭示课题——认识三角形。设计意图: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起到以旧带新的作用,通过观察图片使学生能从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几何图形的世界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学习新知问题:三角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3、下面几个图形都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它们都是三角形吗?什么是三角形?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教师给出的图形并回答,尝试说出三角形的概念,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得出三角形的定义、基本要素(边、角、顶点)以及三角形的符号表示方法,并用所学方法表示手中的三角形,同桌交流。设计意图:通过阶梯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角形的概念,体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归纳总结的能力。课堂练习:根据下图填空:(1)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它们是    ; (2)以AC为边的三角形有    ;(3)在△ABD,△ACD,△CDE中∠D的对边

4、分别是    .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题目,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并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对图形的分析及问题的回答,强化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理解。3.游戏环节问题:图中他们所拿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试着说明理由.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发言。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乐于表达问题解决的理由,并引出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4.操作验证问题:回顾小学所学的拼图法,然后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准备的任意三角形纸片,用平行线的知识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最后选派代表展示设计的方案并陈述理由。师生活动:教师出示一种拼法

5、,学生思考说出理由,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交流、发言,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到各小组巡回指导,参与他们的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以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课堂练习:1.说出下面每个图中x的值。2.如果△ABC中,∠A:∠B:∠C=2:3:5,则此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是多少?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并独立完成。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增强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解和应用,体会数学中方程思想的应用价值。5.继续探

6、究:问题:将图(2)三角形中被遮住的两个角是什么角?想一想: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或锐角?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举手发言,师生共同交流,并得出结论,从而引出三角形按角的分类。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分类思想,并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反证法奠定基础。课堂练习:1、观察下面的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图内: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任意说出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让同学们猜它是什么三角形?师生活动:教师借助多媒体呈现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并发言。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从形、数的方面理解三角形的按角分类的方法。直角三

7、角形的相关知识——直角三角形的符号、斜边、直角边,提问: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师生活动:教师讲解概念,学生理解并思考、回答问题,从而总结出: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FHH6.综合应用如图,AB∥CD,EG⊥AB于点G,若∠1=58°,求∠E的度数。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题目,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发言,最后教师讲解。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两条性质能够进行灵活应用。7.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师生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学生发言。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学生梳理

8、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8.布置作业:A教科书习题4.1第1、2(在书上完成)、3、4、5题。课后延伸:DCB如图,把ΔABC的一边BC延长,得到∠ACD,我们把∠AC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