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案例-张琴-2009学年

同课异构案例-张琴-2009学年

ID:39886100

大小:1.75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4

同课异构案例-张琴-2009学年_第1页
同课异构案例-张琴-2009学年_第2页
同课异构案例-张琴-2009学年_第3页
同课异构案例-张琴-2009学年_第4页
同课异构案例-张琴-2009学年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课异构案例-张琴-2009学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0课黑与白执教者:张琴执教年级:三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黑白画中,体会黑白色在绘画中的装饰效果,感受黑白画对视觉产生的强烈艺术感染力。2、知识与技能:了解黑色和白色可以画出对比强烈的图案,尝试用黑白互换、形状分割绘制黑白画,并初步尝试运用各种点、线装饰。3、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比较,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有趣的黑白画面。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会制作黑白画的方法。2、难点:黑白画稿的设计。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影像资料、范例及步骤图、白纸等。2、学具:白纸、黑色水笔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两幅作品,黑白画和有各种色彩的绘画作品

2、,让学生比较,谈谈感受。学生了解只用黑白两种颜色也能绘制出对比鲜明,装饰效果强的图案。2、介绍:黑、白色是对比色,请学生比较,谈谈感受。3、揭示课题:黑与白二、新授:1、引导学生欣赏几幅黑白画作品,讨论表现步骤。学生可以得出结论:1)设计外形,造型简洁,表现内容:动物、植物、风景等,建议工具使用黑色水笔或记号笔。1)分割画面,用条纹或方格对画面进行分割2)在分割的画面里用点、线以及留白或涂黑进行装饰。1、介绍各种点、线。1)简单的点、线进行有规律的排列。2)有规律排列的点和线构成“灰”色块面,丰富了画面的层次。2、提问:表现时如何巧妙安排,使画面的对比更强烈?在分割的块面里,涂黑、

3、留白、点、线、交替表现,即黑、白、“灰”交替表现,就像音乐中的旋律,富有变化。4、学生作业:创作一幅对比鲜明的黑白画。要求学生尝试黑白绘画的方法,体现黑白画的黑、白、“灰”之间的任意组合变化的无穷魅力。三、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2、学生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画了黑白画,运用黑、白这种最简练的绘画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它的画面对比非常强烈,这种手法常被运用于装饰画,来美化和装点我们的生活。板书:黑与白1、设计外形2、分割画面3、用点、线以及留白或涂黑进行装饰第10课《黑与白》说课要点张琴【背景资料】本课例是上海市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第一学期第10课《黑与白》

4、,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绘画课。教师面对教材、面对学生应考虑的两个问题:学什么与怎样学最有效的基本定位和假设路径。它是教师走进课堂、走上讲台之前的必修课。首先,我做好了两个捕捉——1.捕捉文化内涵新课程要求我们:不应单纯地把注意力聚焦在纯技能技巧的训练上,而要重视将美术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更多地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备课时我告诫自己要具备有透过教材体会人文脉搏的书卷气,为此查找了大量图文资料,又从音乐与绘画密切联系中联想到了听音乐画画的游戏,为设计好、执教好《黑与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2.捕捉创新元素黑白画是指运用铅笔、钢笔这些简单的工具,把手绘线条的画面转换成由黑白

5、色组合而构成的画面,它给学生提供了描绘和处理图形更多个性化的方式。同时我又进行了拓展,运用点、线来丰富块面,于是画面的表现力更强,也包含更多的创新元素。为了让所有孩子的创新潜能得到提升?首先课前收集了许多图文资料,设计制作了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课件,从导入部分的设境比较、启发思考、引出课题,到新授部分的欣赏感悟、表达理解、听音画线,逐层递进地让学生了解黑色和白色可以画出对比强烈的图案,尝试用黑白互换、形状分割绘制黑白画,并初步尝试运用各种点、线装饰。为完成有个性有创意的黑白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黑色和白色可以画出对比强烈的图案,尝试用黑白互换、形状分割绘制

6、黑白画,并初步尝试运用各种点、线装饰。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比较,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有趣的黑白画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黑白画中,体会黑白色在绘画中的装饰效果,感受黑白画对视觉产生的强烈艺术感染力。【教学重点】学会制作黑白画的方法。【教学难点】黑白画稿的设计。【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影像资料、范例及步骤图、白纸等。学具:白纸、黑色水笔等。【教学目标的达成】1.教法运用立足“新意、趣意、创意”,运用绘画、音乐和文字在形象思维的心理时空中互相启发,创设多元、广泛的文化情境,把抽象的教和学的过程变成一种直感的形式,把单调的信息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艺术的感受,用感受补充甚至代替语言,使学生

7、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开启心智、陶冶情性,激发浓浓“学趣”、生成绵绵“学力”。具体操作上,不断采用设境、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视觉情境、听觉情境、竞赛情境、表达情境、置疑情境、合作情境为联结点,结合一连串切实到位的提问,方向明确地为学生指出学习目标,从媒体图文的导入引趣到交流表达的热烈互动,从欣赏范例的强化感悟再到从视听情境中的理解表现,从自主选择作业方法、感悟黑白画的变化拓展,每一环节都使学生始终满怀轻松愉悦的情绪体验,理解一个个知识点。2.学法指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