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周教师任务单

第17周教师任务单

ID:39903843

大小:7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14

第17周教师任务单_第1页
第17周教师任务单_第2页
第17周教师任务单_第3页
第17周教师任务单_第4页
第17周教师任务单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7周教师任务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年级语文第17周教师任务单学习内容:《雾凇》《春联》《练习7》(对对子、读读背背)任务一:学习《雾凇》1.反复朗读课文5—8遍,做到正确、流利。课上同桌互读评价。★2.正确抄写本课词语3遍(注意“凝”“摄”的书写)。认识多音字“模”“结”“没”,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凝结、饱和、弥漫、琼枝玉树、摄氏度”。摘抄写雾或者雪景的优美片段。★★★3.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方法提示:①反复朗读第二自然段,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句与句之间的联系;②知道雾凇形成的条件和过程,并练着说一说。)挑战自我:背诵第二自然段。

2、学习评价:互助评价:挑战自我:学习目标:基础目标:1.读通读顺课文,在检查初读的过程中读准生字词,了解什么是雾凇。2.关注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联系上下文,仔细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感受作者是用准确优美的词语,写出了雾凇的成因;在品读的过程中,想象画面,充分感受这画面的动态美。3.积累优美的语言,背诵第二自然段。提高目标:摘抄写雾或者雪景的优美片段。学习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引起期待。同学们,像雾不是雾,像雪不是雪,像冰不是冰。乘着夜的翅膀,轻轻来到人间,悄悄打扮着树木,把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美景奉献给人们,这神奇而美

3、丽的精灵啊,就是——雾凇播放一些雾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雾凇的美。。“凇”的左边是两点水(红),表示寒冷的意思,说明这种奇观是和——寒冷有关的。请伸出你的小手,在课桌上写一写“凇”这个字。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雾凇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板块二:检查反馈,读准字词。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很多遍课文,老师相信,这些生字词一定难不倒大家。谁先来读?松花江畔十里长堤摄氏度夜幕降临模糊凝结淹没重点提点:“堤”的读音;“摄氏度”的符号、读音;“情不自禁”三个含有多音字的词语;读读难读的句子。板块三:关注联系,品味词语。1.关注联系,分层。(1)找中心

4、句:吉林雾凇奇观究竟具有怎样的魅力,使得人们发出了这样的惊叹呢?下面我们就要开始细细地来读这篇课文了。第二自然段是这篇课文的重点部分,老师觉得这一段可以分成三层。(出示)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给这一段划分好层次。学情预设:读懂每句话的意思,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生可能有些困难。应对策略:帮助学生找出中心句,引导学生读每一句话的,将意思相近的句子联系起来,给第二自然段分好层,让学生概括层意。认真地去读一读这一段,想一想:每一层分别讲的是什么?交流(①告诉我们什么是雾凇,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②讲“过于饱和的水汽”是怎么来的;③雾气遇

5、冷凝结而成雾凇的过程。)2.说形成条件,理解。(1)同学们,关注着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板书:关注联系)我们给第二自然段划分了层次,这对于我们理解雾凇形成的条件有很大的帮助。雾凇,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现在谁能联系课文说说,这“严寒季节”究竟冷到了什么程度?(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三九严寒,大地冰封)(2)在这样严寒的季节里,人们可真的要在——冰上走了。可是松花江流经吉林市区时,不仅没有结冰,而且江面上还弥漫着——过于饱和的水汽,怎么回事呢?谁能联系第二层的内容(出示),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3.朗读,品

6、味词语。(1)品。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把水汽遇冷凝结而成雾凇的过程写具体的呢?下面,让我们品味着精妙的词语,细细地来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层。(板书:品味词语)①入情入境地去读一读这段话,去感受一下:雾凇形成的过程怎么样呢?②怎样才能读出它形成过程的缓慢呢?自己先练着读一读。你认为哪些词语能够表现雾凇形成的缓慢的,可以边读边做上记号。(2)读。“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提示:又轻又慢(3)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精确。(4)再读。能读出这慢慢地、轻轻地,几乎不容易察觉的变化吗?谁来读的。体会着这细微的变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5)背。这样优美

7、的文字值得我们朗读、背诵,留在自己的心里。下面我们就来练习背诵这一段。提示方法:三层按顺序来背诵。4.小结学法。这节课,我们关注着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品味准确优美的词语,感受到了雾凇的动态美。(音乐起,学生欣赏)一对一练习设计:A类1.《补充习题》一至三项。2.阅读《新补充读本》P110课文助读B、C类摘抄写雾或者雪景的优美片段。教后反思:雾凇这一奇观,离我们孩子的生活较远,这里的学生几乎没有见过,所以课的一开始,揭题后我播放一组雾凇的图片,一下子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我的教学除了生字词外,我重点放在引导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上,通

8、过了解每层的意思,帮助学生认识雾凇形成的条件,特别是抓住关键词语品读感悟雾凇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对雾凇的美感悟不够,如果能够再加入品读的环节,学生的朗读体会会更深刻。任务二:继续学习《雾凇》1.为什么吉林雾凇能“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