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本质以及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德育的本质以及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ID:39925446

大小:9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15

德育的本质以及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_第1页
德育的本质以及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_第2页
德育的本质以及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_第3页
德育的本质以及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_第4页
德育的本质以及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的本质以及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德育的本质以及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一、  德育的本质德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因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着。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相对的不变的东西,正是我们所应继承的光荣传统,亦即德育的核心所在。在当今社会,一个人的品德素质包括下列四个方面,一是政治品质,如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树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二是思想品质,如树立劳动观点,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等;三是道德品质,如树立法纪观念和公德观念,做到遵纪守法,维护公德,

2、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等;四是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培养个体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和正确的荣辱和爱憎感。德育是品德教育的简称,是指以提高个体的品德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一个人的品德素质如何,归根揭底是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其身上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德育就是一种使个体获得人的本质,即获得“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又是阶级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广泛、最普遍的关系,而人与人的政治关系最合理的形式,即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平等互助,团结友爱

3、,“我为人人。人人为我”10的同志关系。之所以这种关系是最合理的形式,通俗地讲,是因为自有人类诞生的那时起,每一个人必须依赖他人即社会才能生存。也就是说,每个人必须依赖整个社会创设的条件,即多数人为其服务才能生存,离开社会,离开多数人为其服务的孤立的个人是不存在的。既然你一刻也离不开多数人即整个社会为你服务,那么,你活着就应该为多数人即整个社会谋利益作为回报。这才是天经地义的,非常合理的。那么,什么社会才会真正建立起这种人与人的最合理的关系呢?回答是共产主义社会。而社会主义时期是阶级社会向无产阶级社会过渡阶

4、段,是低级的共产主义,理应着手逐步建立这种人与人的政治关系。一切阶级社会之所以是不合理的社会,通俗地讲,就是因为生活在那些社会中的少数人,只强迫多数人为他们自己服务,而他们自己却不想为多数人谋利益。少数人剥削者的这种思想品质,是与每个人必须依赖多数人即整个社会才能生存的客观实际对立的,因而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无论怎样讲,都是合理的。如上所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品德教育是一种使个体获得“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活动。而人与人的政治关系又是社会关系中最重要、最广泛、最普遍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最合理的形式就

5、是“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共产主义同志关系,确立为社会、为多数人,即为大家谋利益的思想,也就是“为公”的思想,就无疑是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实质和核心所在了。改革开放,形势大好,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新的活力,主流是好的。但也不能不看到,随着土地、工厂、商店逐渐承包到个人手中,先私后公,化公为私,自私自利等腐朽的利己主义思想已经和正在被不少人重新拣了起来,社会上不可避免地出现的以这种思想为基础的消极腐败的风气,这不可能不对青少年发生影响,因此,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本质内容,继承和发扬我国德育为首的教育传

6、统,进而强化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则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二、对德育工作的思考10在社会主义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经历着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难免出现一些与社会潮流相悖的现象。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因素去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辨别,无疑成为学校德育工作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一下认真的思考。(一)使德育目标层次化,具有可操作性以往的德育之所以有很大的难度,就是缺乏可操作性。如我们阅读学生的操行评定后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千人一面。这种一元化的目标使受教育者感到德育

7、是一种“空”的东西。从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认为德育是一种多余的说教。此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教育者对德育涵义的理解有所偏差。长期以来,德育被认为就是道德教育。实际上德育作为一种科学的范畴。它应该包括丰富的内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如果教育者把这些方面逐一设立各类教育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分成不同的层次,这样便很容易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德育水平。(二)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德育的环境我国教育把德育过程定义为:“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的进行道德认识和

8、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过程”。德育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吸取和能动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学生对智育、劳动技术、体育、美育多能主动求教,面对德育,学生常常是处于被动的接受教育的状况。更有甚者,对学校德育工作出现厌烦和逃避现象。为克服此种弊端。教育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教育者应正确对待学生的心理需要,采用恰当的方法疏导。一切外部教育的影响,最终都要经过受教育者个体心理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