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古代的生态和谐思想

浅论中国古代的生态和谐思想

ID:39928980

大小:8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5

浅论中国古代的生态和谐思想_第1页
浅论中国古代的生态和谐思想_第2页
浅论中国古代的生态和谐思想_第3页
浅论中国古代的生态和谐思想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中国古代的生态和谐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中国古代的生态和谐思想 赵国锋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自然学科   226006)[摘要]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做法会直接影响到自然界。生态环境的质量又会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我国古代先民创造了丰富的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文化,表现在对自然资源的适度利用,在利用中注意维持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以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利用资源、发展生产上[关键词]生态和谐思想;天人合一;适度利用;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生态环境的质量,环境对人口的承受能力,间接影响着国家政治的兴衰。所谓“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国语·周语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商代甲骨文中可发现,“焚林而田”的做法在当时十分普遍,捕获野兽的数量也颇为惊人,仅麋鹿一种,每次捕获量常多达数百头。黄河流域的麋鹿群,大概就是因为这种无节制的猎捕而逐渐稀少以至绝迹的。刘国城在《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自然辩证法研究》1992年第4期)一文中讲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较大范围的生态危机,就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区域作为狩猎对象的一些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引起的。它曾造成旧石器时代末期人口急剧减少和旧石器文化与新石器文化之间的断裂。因此,探求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很早便引起了我国古代思想家的重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古人主张天人合一(这里的“天”,指

3、的是自然之天,即天地万物,可理解为自然界、自然环境),认为人的一切都不是独立于自然界的,而为自然之物,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将人与万物一视同仁,视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反对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与征服自然,并批判那种偏狭的人类功利主义的伦理、秩序和价值观。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也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

4、·齐物论》)。中华先民创造的丰富的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文化,概括来讲,大体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体现:一、适度利用思想古人已隐隐约约意识到自然界中各种资源的再生能力是有限的,对自然资源的索取速度不能超过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应保持对资源的适度利用,以维持自然界的再生产平衡。据《尚书·尧典》记载,尧把职位禅让给舜后,舜即任命伯益为掌管“上下草木禽兽”的“虞”官,以使“万物接用不亏”,亦即出现了政权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监管。孔子提出“钓而不纲”(《论语·述而》),很显然他是意识到用大挂网拦河捕鱼会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而主张只用鱼竿钓鱼的。孟子主张向大自然索取要适度:“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

5、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劝告人们不要用细密的网打鱼,以留下个体较小的鱼继续生长繁殖;砍伐木材要遵循规定的季节,循自然之性,以满足继续利用的需要。古代对于狩猎活动也有若干限制,如《礼记·曲礼下》所载:“国君春不围泽,大夫不掩群,士不取麛卵。”凡是不遵守礼制规矩而滥杀禽兽,则被视为“暴天物”。《礼记·王制》:“田不以礼,曰暴天物”。“暴殄天物”,肆意损耗自然资源,其结果必然导致“山林薮泽之匮”,使得“万物不繁兆,萌牙卵胎而不成”(《淮南子·本经训》),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阻滞社会的发展。而《尚书·武成》篇中谴责殷纣王倒行逆施的行径,将“暴殄

6、天物”列为一大罪状,与“害虐丞民”相提并论,可见其罪莫甚焉。二、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家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善待鸟、兽、草、木,提出了丰富的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思想。孔子提出“弋不射宿”(《论语·述而》),反对射猎夜宿之鸟,显然,他是反对人类的滥捕滥猎,破坏生态平衡的。《国语·论语上》记载,鲁宣公在夏天到泗渊张网捕鱼,鲁太史里革“断其罟而弃之”,并说,古人在“大寒降,土蛰发”时,才开始捕鱼,而在“鸟兽成,水虫孕”的夏天是不允许捕鱼的。文中称这类规定为“古训”,说明保护环境有着更深刻更悠久的渊源。古代思想家在论及

7、生态保护问题时,往往要求统治者要躬先表率,爱惜物力,并将其视为“仁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子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轻重甲》)再如荀子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荀子·王制》)把注意到自然界中万物生长,繁殖季节时进行保护,不加取用的做法称为圣王之所为。《荀子·王制》中还讲到,“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之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