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冯友兰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

ID:40057534

大小:2.02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7-18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_第1页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_第2页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_第3页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_第4页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生的境界冯友兰一个人走进一个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他禁不住想上前去问一问这些工人对自己工作的看法。他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一个答到:“我在砌墙。”一个说:“我在工作。”一个说:“我在让这个城市变的更美。”为什么干同一件事,而在不同的人心中存在的意义不同呢?作者介绍: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30年代

2、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整体把握教材研读课文,理清思路朗读第一段(压缩语段)。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话的意思,似乎是必要的。浓缩成一句话: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理清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分析问题:人的精神境界有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解决问题:起: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1)承:谈论四种人生境界。(2-7)①:“觉解”引出四种人生境界。(

3、2)②:分段阐述四种人生境界。(3-6)③:综合评价四种人生境界。(7)转:具体阐述中国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8-11)合:预言中国哲学对未来哲学可能有所贡献。(12)课文思路分析(起、承、转、合)重点把握1、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2、四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觉解指数高低关键词“觉解”一词文中出现了13次,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决定了人生的境界。请依据下面三个语句对“觉解”作出自己的理解。①……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5段)②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

4、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6段)③……他了解自己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地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6段)觉解——就是了解(理解)、自觉(觉悟)的意思,可以具体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重点把握1、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2、四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觉解指数高低疑难点1.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哪四种?2.四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4.冯友兰认为哲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

5、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3.四种境界的实质是什么?自然、功利、道德、宇宙重点梳理难点突破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对于他所做的事情,可能并无觉解,或者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情,其后果可能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道德境界――还有一种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

6、,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回主页重点梳理难点突破*功利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他们做事情是为自己**为什么要说“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利已同时可能有利于别人***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一个为自己,一个为社会回主页重点梳理难点突破什么是天地jing界?“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

7、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什么叫宇宙?“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淮南子·齐俗》)宇宙天物质世界(物理上的宇宙)理念世界(精神世界、最高原理)天道与人事的规律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B.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D.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课文探究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