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六《记承天寺夜游》

八上六《记承天寺夜游》

ID:40098158

大小:4.63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7-21

八上六《记承天寺夜游》_第1页
八上六《记承天寺夜游》_第2页
八上六《记承天寺夜游》_第3页
八上六《记承天寺夜游》_第4页
八上六《记承天寺夜游》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上六《记承天寺夜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因而被捕入狱。后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也游乐于山水,写下了许多极其动人的散文和词,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记的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苏轼语文版八上第六单元二十二课记承天寺夜游1、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本文写月的特点。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作者简介苏轼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散

2、文如行云流水,汪洋畅达,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一扫绮靡旧习,雄健遒劲,开豪放派新风。书法独创一格,丰腴多姿,为“苏米黄蔡”“宋四家”之首。著作有《东坡七集》。还有书迹《答谢民师论文帖》及画迹《竹石图》等。要求:(1)用笔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下注释标注拼音。(2)读准字音,朗读全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藻荇竹柏Zǎobǎi检测字词xìng要求:用“/”划出句子间的停顿。重点标注以下句子的停顿。(1)念无与为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3)盖竹柏影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跟读课文读准停顿////默读课文疏通文意活动一要求:(1)默读课

3、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2)将重点词句意思批注在句旁。(3)将不会翻译的词句画出来与同桌讨论,还不会的保留在班级讨论。活动二:集体讨论不会翻译的词句。活动三:检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共同游乐的人。泛指水草。表示推测。1、翻译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想(1)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一同走到庭院中。译:庭院的地面好像积水清澈透明。译: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2、翻译句子。在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本文的文眼是哪一个字?闲美读课文赏析文眼美读课文赏析文眼闲时闲情闲月闲人围绕“闲”字,作者

4、写出了哪些与“闲”有关的内容呢?朗读全文概括。要求:任选其中一个内容,在书中画出相关语句,批注自己的理解。注意品读“闲”字背后蕴涵的深厚感情。品读语句赏析感情品读语句赏析感情闲时闲来无事之意,“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正因为有闲时因而才想赏月。闲情一是与张怀民的友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唯张怀民可以同乐;“怀民亦未寝”,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相与步于中庭”关系亲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二是赏月的闲情雅致。“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两人在

5、如此月色下漫步,是多么有情趣,多么超凡脱俗。三是旷达之情。“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苏轼罹文字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念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中寻求精神的寄托。这正是作者旷达感情的表现。闲月“闲月”的特点体现在“空明”二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闲人“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6、“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的感慨,表面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了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品析写月语句,分析作者在描写月色时都运用了哪些手法?品析月色赏析写法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

7、竹柏倒影。本段虽为着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品析月色赏析写法(1)比喻传神。“积水空明”从正面写月光,“藻荇交横”以竹柏倒影烘托月光。一正一侧,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积水空明”空明得能够看清横斜交错的各种水草。院子里怎么会有藻、荇之类的水草呢?抬头一看,看见了竹、柏,同时也看见了碧空的皓月,这才醒悟过来:原来不是“藻、荇”,而是月光照出的“竹、柏”影子,“空明”的“积水”却是一泻千里的冷月清光。(3)巧用错觉我们欣赏了本文的“闲时、闲情、闲月、闲人”,谁来总结一下,在本文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探究课文总

8、结主题作者在本文表达的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