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训练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训练

ID:40221575

大小:886.31 KB

页数:98页

时间:2019-07-26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训练_第1页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训练_第2页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训练_第3页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训练_第4页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9年考纲解读及备考建议2009年1月.太原新考纲要求(文学作品)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文学类文本质疑阅读方法例说文学类文本的质疑阅读方法例说说在前面的话阅读理解在一年一度的高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质疑审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考生是否能够有效地感知、体悟、欣赏和获取阅读文本中的信息,往往取决于考生

2、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虽非一日之功,但指导学生质疑审美阅读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质疑审美阅读的良好习惯,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科学鉴赏和评价阅读文本是大有裨益的。换言之,抓阅读教学是大有甜头的。文学类文本的质疑阅读方法例说说在前面的话必须养成学生的质疑阅读习惯,必须培养学生的质疑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一种受益终生的能力阅读能力是高考必须具备的能力习惯是可以养成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方法的阅读版块是复习备考不可忽视的内容一、高考文本特点高考文学类文本的选择,是阅读题命制中最基本、最关键的一环。文本的内容品位及难易程度不仅直接关

3、系着试卷的水平、风格及检测的信度与效度,更是课程理念、教学导向的直接体现。“高考文学类文本”,比教学及生活中“课文”的范围要小得多。它起码要符合下面几个条件:A.字数在千字左右;B.难度适合区分高三毕业生阅读水平;C.有一定文化含量,有良好的价值导向;D.有较强的文学色彩。二、备考中的精读质疑,是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有效途径“质疑”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可谓历史悠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学规类编》)同样宋代教育家张载特别强调“善疑”:“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经学理窟·学大原下》)。不仅如

4、此他认为还须“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经学理窟·义理》)。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要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也就已经被他自己克服了。上述中外名家的经典名言,对于语文阅读与鉴赏教学,给予了有益的启示。然而,现实高考备考我们常看到:教师满堂的分析串讲,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依据试卷问题大量练习,学生被动答题,效果不彰。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运用恰当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探讨钻研,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这种文本阅读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加强学生的元认知,对高考目标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注:元认知,对自己认知的认

5、知,即对自己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是否有有效方法,自己心中的定见。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是文本阅读课上学生个体的一个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教师必须唤醒学生的主意识,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主读书、提出疑问、独立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在质疑审美阅读中,教师应做学生的典范。要给学生指路。文学类文本的质疑阅读方法例说话题简释“文学类文本”诗歌类文本散文类文本小说类文本“审美”对阅读者的要求——乃欣赏领悟非应试更非应付亦是对阅读文本的要求——有审美价值的而非鄙俗之文(《我给书虫当夫人》)文学类文本的质疑阅读方法例说“阅读方法”或说阅读技巧是走进文本的钥匙亦是应对考试的招

6、数“例说”(讲座的)一种态度非理论的——少谈点“主义”少谈点“玄学”(中学还未到与理论结婚的“法定年龄”一盆土也不能种植赖以生存的谷物)可操作性——现身说法的有针对性的(高考)实用的但愿是不白听的文学类文本的质疑阅读方法例说质疑阅读方法之一——外位(整体)质疑法最基本的审美阅读意识高屋建瓴整体观照外位(整体)质疑法之“外位”阅读文本的体裁类型文本生成的时代背景作家(或作者)的个性风格题目的显性或隐性意义文本后相关的注解说明阅读方法之一——外位质疑阅读法一、对文本的体裁类型质疑—什么文体?文体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质疑阅读方向亦不同散文写景、状物的→描写为主→借景抒情→有其景乃生其

7、情2008年北京试题:《碧云寺的秋色》(钟敬文)叙事、写人的→叙述为主→因人写情→有其情乃写其人2007年湖南试题:《忆刘半农君》(鲁迅)阅读方法之一—外位质疑阅读法散文哲理、言志的→议论为主→托物说理→见其物而悟其理2007年广东试题《泥泞》(迟子建)诗歌文体特征与散文相似质疑阅读方向亦相似▲小说三要素——小说审美阅读的基本方向人物(性格特点与社会意义)情节(构成)环境(营造、类别及其作用)阅读方法之一——外位质疑阅读法二、对文本生成的时代背景质疑文学类文本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某个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这个“特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