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楚辞南开大学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楚辞南开大学资料

ID:40240263

大小:790.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楚辞南开大学资料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楚辞南开大学资料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楚辞南开大学资料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楚辞南开大学资料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楚辞南开大学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楚辞南开大学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 秦 作 品 选 读·楚 辞楚辞选读离骚先 秦 作 品 选 读·楚 辞★背景知识:屈原和他的时代屈原(前340?—278?),名平,楚国贵族。《史记·屈原列传》说,屈原曾“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怀)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屈原生活在战国后期诸国争斗最为激烈的时代。诸国之中,秦、楚、齐的实力最为强大,而秦、楚争霸是斗争的焦点。纵横家苏秦所谓“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战国策·楚策一》),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当时的形势。先 秦 作 品 选

2、读·楚 辞屈原希望辅佐楚王,使祖国富强,进而统一天下,实现唐虞三代的大治局面。在具体策略上,屈原主张内修法度,联齐抗秦,与上官大夫、靳尚、子兰辈亲秦派形成对立。而楚怀王昏聩无能,既无主张,又易于听信谗言。屈原因为受命起草宪令,不对上官大夫泄露其内容,而遭其谗害,怀王居然相信上官而疏远屈原。主张连横的纵横家张仪前来替秦国游说,并许以六百里土地,怀王又听信张仪的诱诈之辞,同齐国断交。这时,由于受张仪的贿赂,加之平时政争的积怨,上官、靳尚、子兰及怀王夫人郑袖等一齐谗毁屈原,屈原可能于此时被怀王放逐。当怀王发现

3、受骗,愤然兴兵与秦交战,齐国坐视不助,楚遂屡战屡败。怀王只得重新起用屈原出使齐国,恢复邦交。后来怀王再次受骗入秦,被拘至死。其子顷襄王即位,任命弟弟子兰为令尹。子兰又在襄王面前谗害屈原,屈原遂被迁放江南,长期流亡,最终自沉汨罗江而死。先 秦 作 品 选 读·楚 辞►关于屈原之异说:一是历史上本没有屈原说。这是近代今文经学家廖平在他的《楚辞新解》(此著寡见,廖平1901年始以楚辞说《诗》)中提出的。其不足信,闻一多先生早已辩驳过了(见《闻一多全集》第一卷《神话与诗·廖季平论离骚》)。但是胡适《读楚辞》却坚

4、持这个说法,否定屈原的存在。(1922年9月3日《读书杂志》第一期。见《胡适文存》二集)另一个说法是现代学者孙次舟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屈原是一名“文学弄臣”。他的说法有一定道理,能给人不少启示,但他认为屈原只是一般的文学侍臣,只肯定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不承认屈原的人格令人敬慕,不承认屈原的思想和行为有进步和积极意义。(参见闻一多《屈原问题》,载《闻一多全集》第一卷《神话与诗》)先 秦 作 品 选 读·楚 辞一、解题:“离骚”二字的含义A、《史记·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B、班

5、固《离骚赞序》:“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C、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离,别也;骚,愁也。”先 秦 作 品 选 读·楚 辞司马迁之所谓“离忧”,本就涵盖“遭遇忧愁”(“离”训“罹”)和“离愁别绪”二义,班固、王逸是分而言之。其后历代学者的解释大抵未脱汉人“遭忧”或“别愁”的释义。例如:宋人项安世《项氏家说》卷八:“《楚语》伍举曰:‘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而远者距违。’韦昭注曰:‘骚,愁也;离,畔也。’盖楚人之语,自古如此。屈原《离骚》,必是以离畔为愁而赋之。其后词人(指扬雄)仿之,

6、作《畔牢愁》,盖如此矣。畔谓散去,非必叛乱也。”明末清初人钱澄之《屈诂》:“离为遭,骚为扰动。扰者,屈原以忠被谗,志不忘君,心烦意乱,去住不宁,故曰骚也。”清人戴震《屈原赋注·音义》:“离,犹隔也;骚者,动扰有声之谓。盖遭谗放逐,幽忧而有言,故以《离骚》名篇。”近人游国恩则认为:“《离骚》可能本是楚国一种歌曲(案指《劳商》)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楚辞论文集》)先 秦 作 品 选 读·楚 辞二、关于“离骚”的创作时间汉代人的说法似有一致的倾向,但是又有含糊或自相矛盾处。(1)《史记·屈

7、原列传》在屈原被上官大夫谗害,怀王“怒而疏屈平”之后,紧接着就说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刘向《新序·节士》、班固《离骚赞序》、王逸《楚辞章句》均持此说。那么,《离骚》应是写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的时候。(2)司马迁《报任安书》又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史记·太史公自序》同);《史记·屈原列传》在“长子顷襄王立”之后,也说:“屈平既疾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这段话显系对《离骚》的评介。从《报任安书》和《史记》

8、本传的这段话看,又似《离骚》作于屈原被顷襄王流放时。先 秦 作 品 选 读·楚 辞汉人的说法既含混不明,《史记·屈原列传》又颇多疑问,加之以史料缺乏,确考《离骚》的具体写作时间比较困难。目前,只有在作品里寻找答案:第一,根据《离骚》中反复出现的“老冉冉其将至”、“恐年岁之不吾与”等诗句,可知此时屈原已近于老年;第二,据《离骚》中“沅湘”、“苍梧”、“九疑”等地名及其求索路线,可知当作于江南;第三,再看《离骚》中像“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