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韩愈诗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韩愈诗文

ID:40240264

大小:458.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韩愈诗文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韩愈诗文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韩愈诗文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韩愈诗文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韩愈诗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韩愈诗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唐 五 代 文 学 作 品 选 读韩愈《山石》《送孟东野序》一 韩 愈 其 人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三岁丧父,十岁丧长兄,由长嫂郑氏教养成人。从唐德宗贞元二年到八年(786~792),四次参加科考,终登进士第。嗣后,又三次应考吏部博学宏辞科,均遭失败,故未得官职。贞元十二年(796),入宣武节度使董晋幕府,到汴州(今开封)。至十九年(803),召授监察御史。因上书要求减免关中农民赋税,被贬连州阳山(今属广东)县令。一 韩 愈 其 人唐宪宗元和

2、元年(806),召为国子监博士。十二年,随裴度平淮西有功,拜刑部侍郎。十四年,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贬潮州刺史,后改授袁州刺史。唐穆宗即位,召为国子监祭酒,转兵部侍郎。长庆二年(822),因宣抚镇州叛乱有功,授吏部侍郎,故又称其“韩吏部”。长庆四年病逝,卒年五十七,谥曰文,世称韩文公。一 韩 愈 其 人韩愈在政治并无大作为,主要成就在思想文化领域。他提倡“道统”和“文统”,大力复兴儒学,希望改良社会,重新确立儒学的正统思想地位。极力排佛,是反对佛教的旗帜。韩愈毕生致力于作文,作诗只是“余事”,却能创

3、为诗派。他主张写散体文(“古文”),与柳宗元等人一起,推动了中唐古文运动。一 韩 愈 其 人韩诗今存接近四百首,多为长篇古体,追求雄奇险怪的风格,以气势雄放、意象诡奇见长;同时具有“以文为诗”的鲜明特征。韩愈主张“文以明道”,就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以现实的社会人生为根据,写作有真情实感的散体文章。他提出“不平则鸣”的口号,把“明道”与针砭现实联系起来。所以,古文既是传道的工具,也是鸣不平、写现实的工具,他把二者合二为一。二韩诗《山石》赏读A、写了什么?按照时间、空间的顺序,完整记叙诗人的游览过程,表达

4、归隐愿望。B、怎样写的?以散文的笔法作诗——平铺直叙,没有诗歌语言、结构的灵动跳跃;叙述、描写、抒发情志的写实性。★体现韩诗主要特点之一:以文为诗三《送孟东野序》赏读[文体知识]序,即赠序,唐人常以诗文赠别,这种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也叫做“序”,与今天的书“序”名同实异。赠序文发端于晋(如傅玄《赠扶风马钧序》,潘尼《赠二李郎诗序》等),盛行于唐宋,是由诗序演变而来。一般赠序的内容,主要是叙友谊,慰离情。韩愈的赠序,则于此内容外,还述主张、议时事、咏怀抱、劝德行……极大充实了赠序文的表现内涵。韩愈赠序文有3

5、0余篇,《送孟东野序》为其中名篇之一。三《送孟东野序》赏读[文本内涵]1.不平则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有不得已而后言”)——草木、水、金石、人(由自然到人)。2.鸣须假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音乐之假以鸣者乐器、四时之假以鸣者鸟虫风雷、人之假以鸣者文辞。3.历数古代善鸣与不善鸣者,旨在推出孟郊等三子之善鸣,回扣“不平则鸣”,表达同情和安慰。三《送孟东野序》赏读[文本表现艺术]1.此文虽名为“序”,实则是一篇旁征博引、纵横恣肆、收放自如的论说文。2.立论从“鸣”字生发,排比古今二十九种“鸣”

6、的状况,发挥出“不平则鸣”和鸣之善否的理论。于雄辩铺排议论中自然流露慷慨悲歌之情,情理俱至。三《送孟东野序》赏读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八评论道:此文得之悲歌慷慨者为多。谓凡形之声音,皆不得已。于不得已中,又有善不善。所谓善者,又有幸不幸之分。只是从一“鸣”中,发出许多议论。句法变化,凡二十九样。如龙之变化,屈伸于天,更不能逐麟逐爪观之。三《送孟东野序》赏读[关于“物不得其平则鸣”]《现代汉语词典》:“对不公平的事情表示愤慨。”《辞海》:“指遇到不平的事,发出不满的呼声。”这些辞书的解释是片面的,只

7、能说是“不平则鸣”一词的一个方面的意义。三《送孟东野序》赏读“不平则鸣”也被用在文学理论批评中,与下列材料构成一线,往往用来阐释作家不幸的生活遭遇对于文学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孟子:“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尽心上》)又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然后知生于忧患。”(《告子下》)★荀子:“居不隐(穷约也)者思不远,身不佚(奔窜也)者志不广。”(《宥坐》)三《送孟东野序》赏读★屈原:“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杼情。”(《九章·惜诵》)★桓谭:“贾谊不左

8、迁失志,则文采不发;……扬雄不贫,则不能作《玄》言。”(《新论·求辅》)★司马迁:“……《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钟嵘:“生命不谐,声颓身丧,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诗品上》)三《送孟东野序》赏读★白居易:“予历览古今歌诗……多因谗冤谴逐,征戍行旅,冻馁病老,存殁别离……世所谓‘文士多数奇,诗人尤命薄’,于斯见矣。”(《序洛诗·序》)★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欧阳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