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汉字王国中的“人”》(语文苏教必修3)-1

【教学设计】《汉字王国中的“人”》(语文苏教必修3)-1

ID:40282962

大小:23.3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30

【教学设计】《汉字王国中的“人”》(语文苏教必修3)-1_第1页
【教学设计】《汉字王国中的“人”》(语文苏教必修3)-1_第2页
【教学设计】《汉字王国中的“人”》(语文苏教必修3)-1_第3页
【教学设计】《汉字王国中的“人”》(语文苏教必修3)-1_第4页
【教学设计】《汉字王国中的“人”》(语文苏教必修3)-1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汉字王国中的“人”》(语文苏教必修3)-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汉字王国中的“人”》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合肥皖智中学瞿静静教材分析:《汉字王国中的“人”》是一篇介绍汉字的科普知识的小品文,被安排在苏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一专题“语言,存在的家园”中的第一板块“汉字的王国”中。此文的教学模式是“文本研习”,主要就是要研习出此文所介绍的有关中国汉字的知识,以便从汉字的字形上去追根溯源,了解一个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学生在初中己经接触过《汉字》专题,初步了解了古老的汉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方法,欣赏到了汉字的一些魅力。本文则更深入地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通过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使

2、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体会中国汉字早期的形态特点;2、了解与“人”字及人体部位有关的汉字起源与特点;3、了解象形字和会意字形象生动表现字义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概括作者的观点,归纳行文思路,学习图文并茂的解释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对汉字的理解能力和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感。【教学重点】概括作者的观点,归纳行文思路,学习图文并茂的解释方式。【教学难点】借助汉字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和汉字的资料。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3、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例举“家”字起源,引出汉字的演变。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恒古至今的文字,是承载民族文化的工具,横竖撇捺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一片甲骨惊世界,中华汉字美名扬。汉字不仅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也是世界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汉字王国,去探索汉字王国中“人”字的奥秘吧!【设计意图】简短的视频介绍“家”字的起源,激起学生兴趣,引入课题。二、了解作者1、林西莉林西莉,瑞典人,生于1932年。现在是教授、作家和汉学家、摄影家。著有代表作:《汉字王国》《古琴》等。1971年起,林西莉在瑞典任汉语教师,1978年后瑞典电视台做有关中国语言的节目。现专心研究中国文化。出版有关中国的

4、著作多部,两次获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在瑞典掀起中国热、古琴热。2、“令全世界的华人汗颜的书”:《汉字王国》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选取200多个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字进行细致的讲解,如与人的身体、住房、器皿、丝和麻、家畜、农具、车船、道路等有关的字,同时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把学术性与趣味性熔于一炉。是西方人学习汉语的主要读物。为了写《汉字王国》,林西莉到中国进行了十多年的田野调查,因为她等不及考古报告的出版,决定亲自到考古工地上找寻那些汉字最初的故事。“我见了很多考古学、建筑学、语言学、植物学等的专家,他

5、们都对我非常好,给我看他们的研究成果,讲解我不明白的东西。”1989年,历时十五年完成的《汉字王国》在瑞典出版,它让林西莉第一次获得了奥古斯特文学奖。后被媒体评论:林西莉的书“令全世界的华人汗颜”。【设计意图】了解作者以及写作情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保护汉字的热情。三、整体把握1、本文围绕着与人相关的字进行溯源和分析,我们可以把这16个字分成几类?明确:三类“人”的由来;“人”的合体字:从、大、立、天人体不同部位的字:目、见、眉、面、耳、自、口、心、手、止、身2、作者解读汉字有怎样的特点?明确:图文并茂。它既有不同时代演变中的图片来佐证,又有小字的解说,还有生动的故事,使一个个

6、的汉字灵动起来,富有了情感。【设计意图】整体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便于学生掌握规律,追根溯源。四、重点探究(一)学习“从”字部分1、“从“字的由来。明确:在“人”的基础上,组合成“一个跟着一个”2、“从”字的方向统一。明确:在秦朝统一了文字。由此引出作者对于文字演变了解之透彻,对中国文化和历史认识之深。(二)学习“身”字部分1、分析“可能仅仅是一个般的挺着大肚子、举着手的胖子吧”一句。明确:“挺着大肚子、举着手的胖子”说出了“身”字的字形特点,用“可能”“仅仅”加以限制,是因为对“身”的来历没有定论,只能猜测。2、分析选用“喜佛”一例的好处。明确:选取喜佛做例子再恰当不过。他在中国

7、广受喜爱,且胖的特征鲜明,因而具有典型。尤其是“他变得这样胖要吃多少东西”的感叹,形象的表现出贫穷饥饿的人对“胖”的羡慕,为喜佛的流行找到了根源,为解释“身”字的大肚子寻找证据。3、为什么要提到中国的两句问候语“吃饭了吗”“你发福了吧”?明确:(1)这两句问候语都和“吃”有关,吃而变胖,从而为解释下文的“身”的字意义作铺垫。(2)文字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人类在生产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从文字可以看出人类生活所发生的变化。4、“如果这种解释正确的话”中“这种解释”是什么?你认同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