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精深中医妇科-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

著名精深中医妇科-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

ID:40286875

大小:108.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7-30

著名精深中医妇科-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_第1页
著名精深中医妇科-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_第2页
著名精深中医妇科-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_第3页
著名精深中医妇科-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_第4页
著名精深中医妇科-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著名精深中医妇科-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著名中医妇科学家-夏桂成的补肾调周法第一部分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理论研究一.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源流1《易经》与《尚书》2《内经》与《金匮要略》3《妇人良方大全》4《景岳全书・妇人规》5《傅青主女科》二.补肾理论的探讨.1肾的生理功能与病理现象.2肾阴与肾阳3肾阴虚与肾阳虚的临床表现4滋肾补肾法第二部分补肾调周学术思想及其临床运用一。补肾调周的学术思想1行经期(重阳必阴)2经后前期3经后中期4经后末期5经间排卵期(重阴必阳)6经前初期7经前后期文案大全实用文档二。补肾调周法的临床应用1补肾调周

2、法在不孕症中的应用2补肾调周法在PCOS中的应用3补肾调周法在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4补肾调周法在经间期出血中的应用5补肾调周法在盆腔炎中的应用6补肾调周法在乳腺增生中的应用7补肾调周法在其它妇科疾病中的应用第三部分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用药分析一。夏老对血肉有情之品的使用二。补肾调周法的常用药1常用药物频次的统计2常用药物剂量的统计3方剂中君、臣、佐、使药物的统计4常用药物的分析第四部分结语……………………………………………………………………….文案大全实用文档摘要夏桂成教授是我国著名老一辈妇科专家,其从事临床、

3、教学、科研六十载,临证经验丰富,理论建树,著述颇丰。夏教授博采众长,创立了补肾调周法用于治疗妇科各病。目的:整理研究当代中医妇科名家夏桂成的“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传承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发展中医事业迫在眉睫的学术己任。对其特色之处进行阐述,最终加以发扬,使其不但具有传统内涵,更能符合现代化的特色。方法:主要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或是与其学术传人进行学习的方法,阅读其学术传人及夏老的著作,再进行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研究而后成文。结果:总结出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源流,通

4、过文献整理研究,得到其临证经验,用药特色。结论:补肾调周法理论来源于《易经》,深受《傅青主女科》等古籍影响,在临床中,对于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痛经、盆腔炎、乳腺增生等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夏桂成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妇科学家,其临床上更以调治不孕不育症卓有成效而著名,其个人精研《易经》、《内经》、《金匮要略》等古典书籍,更广涉妇科诸书,尤其对《景岳全书・妇人规》、《傅青主女科》的学术思想特别推崇。随着西方近年来在西医学方面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夏桂成教授在此技术上配以中药辅佐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从80年代至90年

5、代期间,夏桂成教授运用调整月经周期节律的方法,研究不孕不育病症的深层次辨证治疗,其谓节律之所以形成,必与阴阳消长转化之运动变化有关,有与天、地、人三者间生物钟有关,而又从对易经学说的理解,提出心(脑).肾.子宫生殖轴之观点,制定了“补肾调周法”,从而丰富了中医妇科学的理论。鉴于夏桂成教授在中医妇科学上的创新理论具有浓厚的中国哲学、中医古籍的思想基础与依据,举凡夏桂成教授亲自主编或是他人阐述其中医理论所出版之医学著作,多是以整部中医妇科学所包含之疾病、证型做详细的辨证论治,其中也必然包括了对于“补肾调周法”理论

6、之解释,本课题拟初探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之学术源流,及本法于妇科常见病中的应用,试析夏老的用药特色。文案大全实用文档第一部分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理论研究一.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源流夏桂成教授其中医妇科理论源自《易经》,受《景岳全书・妇人规》、《傅青主女科》、《妇人大全良方》等有关中医妇科古籍的学术思想影响,并经长期的临床实践凝练出的适宜于女性月经周期、生殖节律的治疗方法。这一点我们可从夏老于实际临床中的辨证论治与遣方用药上看出。1.1《易经》与《尚书》《易经》与《尚书》分别开启与奠定了阴阳与五行学

7、说的思想,阴阳学说着重于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说明相对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存在着相互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转化的关系;五行学说着重以“五”为基数来阐释事物之间生克制化的相互关系,两者皆属于我国古代的唯物辨证观,其贯串于整个中医理论的体系中,成为整体中医药学理论之基础。1.1.1《易经》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周秦时代产生的一种哲学思想、宇宙观,古籍中如《易经》、《书经》、《礼记》、《国语》等都有阐述过这个学说思想。《易经・系辞传》日:“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

8、之义配日月,易简之义配至德”、“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和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三德”。阴阳二字于《易经》中代表了事物矛盾的对立现象,由此演绎出了如:乾坤、刚柔、内外、大小、生死、寒暑、虚盈、始终、动静等名词,来说明了一切事物间包含了矛盾对立的两方面。夏老认为月经周期中的阴阳消长运动是非常明显的,如经前期的阳长阴消与经后期的阴长阳消,特别是阴阳转化的运动,如经间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