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宴奉诏作》赏析

《 内宴奉诏作》赏析

ID:40336401

大小:497.4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31

《 内宴奉诏作》赏析_第1页
《 内宴奉诏作》赏析_第2页
《 内宴奉诏作》赏析_第3页
《 内宴奉诏作》赏析_第4页
《 内宴奉诏作》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 内宴奉诏作》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内宴奉诏作》赏析目录1诗词正文2诗词背景3诗词翻译4运用赏析内宴奉诏作曹翰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诗词正文诗词背景曹翰,河北大名人,宋初跟随太祖征泽潞,平江南。宋太宗时又跟随太宗下太原,征幽州,皆有功,但后来只得了个武职闲散官,几年都没有升迁。据《宋朝事实类苑》等书记载:宋初将领曹翰平定江南中获取了战功,待卫京城多年,数年未得升迁,依然原地踏步。一天,内廷设宴赋诗,曹翰因是武官不能参加,于是向太宗陈言:“臣早年也学过诗,乞望能应诏赋诗。”太宗笑着同

2、意了,说:“你是员武将,当用‘刀’字为韵。”曹翰援笔立就,写下了这首七律,径自送给了宋太宗。诗写得充满阳刚之气,句式整饬,抚今思昔,涌动心中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宋太宗阅后,动了恻隐之心,不久曹翰就被连升数级。三十年前我就学习了兵书,我的名字,也经常在当代俊杰中出现。曾经为了勇赴国难;我披上铠甲;即便家里贫困,叫我卖了宝刀我定然不肯。而今我臂力尚且强健,还嫌弓弦弹力疲软;我目光依然敏锐,还能识得许多高明的战阵。昨天夜里庭院前刮起秋风;寻找秋衣时,看见了以前的盘花战袍,这让我不由得感到无比羞惭!诗词翻译比较内容情感【内容→情感】阅读下面的宋诗

3、,完成下面两题。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9.请指出二者情感基调的不同之处。(6分)【叙事诗——抓事析情:两诗提到何事?情语?】运用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答:①曹诗写自己虽

4、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心未已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1.诗的颈联又作“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答: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迈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

5、记自己老之将至。曹诗辛词方法:辨异【抓事析情】曾披金甲不卖宝刀臂健嫌弓软眼明识云高醉里挑灯看剑梦回沙场征战(对比)壮心不已的豪情功业未就的悲慨尚嫌犹识可怜白发生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事件情语情感篇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