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献中刘向父子奉诏校书探析

古文献中刘向父子奉诏校书探析

ID:46074403

大小:60.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古文献中刘向父子奉诏校书探析_第1页
古文献中刘向父子奉诏校书探析_第2页
古文献中刘向父子奉诏校书探析_第3页
古文献中刘向父子奉诏校书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文献中刘向父子奉诏校书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文献中刘向父子奉诏校书探析古文献中刘向父子奉诏校书探析摘要:我国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古代文化典籍亦卷帙浩繁。从先秦到近代文人墨客所创作出来的文学佳作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对于文学典籍的校讎、整理工作却起步较晚。本文旨在梳理古文献中对于刘向父子奉诏校书的史料记载,并探析其意义。关键词:古文献;刘向父子;校书探析文学研究自古以来就对文献资料十分重视,早在春秋战国之际,诸子竟兴、百家并作,各种文献大为增加。经孔子搜集整理,开创了我国古代典籍整理的先河,对于中华民族思想史的建造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但这一传统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发展。秦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统治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

2、同文等等,文字的统一,对于我国古代典籍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然而,秦统一天下后,并没有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倡导和繁荣文化,却因儒生的大胆言说统治者执政之弊端,而采取了“焚书坑儒”的策略,这无疑给我国先秦文化典籍带来了一次极为破坏性地灾难。由丁秦朝的残暴统治,加上短命的王朝时间,也就没有出现什么较有影响的文学成就,即使有也无非是一些刻冇表功之类的歌功颂德之作,所以有的学者对于秦朝的文学评价为“秦时无文”。当然这里的“文”也可以理解为文学成就方面。汉朝统治者在吸取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后,一方面采取了有利于国力恢复的政策,另一方而统治者的个人喜好,也为文学走向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秦及秦以

3、前文学典籍的整理工作也就当之无愧地落到了汉代人身上,刘向父子的奉诏校书工作也就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应运而生。最早对刘向父子奉诏校书的文献记载见于《汉书・楚元王外传》:成帝即位,显等伏辜,更生乃复进用,更名为向。向以故九卿召拜为中郎,使领获三辅都水。数奏封事,迁光禄大夫。是时帝元舅阳平候王凤为大夫将军秉政,倚太后,专国权,兄弟七人皆封为列候。时数有大异,向以为外戚盛贵,风兄弟用事Z咎。而上方精于诗书,观古文,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向见《尚书•洪范》,箕子为武王陈五行阴阳,休咎Z应,向乃集合上古以來,历春秋六国到秦汉符瑞,灾异Z记,推迹行事,运转祸福,著其占验,比类和从,各有条目,凡十一篇,号曰

4、:《洪范五行传论》,奏之。[1]刘向(公元前77年一公元前6年),原名更生,字子政,后改名为向,为汉高祖弟楚元王(刘交)之四世孙,刘向奉诏校书始于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从史料中不难看出,此吋汉朝统治并不稳定,礼制改革遭到阻碍,再则外戚盛贵,把持着要权。汉成帝喜于诗书,好观赏古文,因而刘向得以奉诏整理、校讎古籍,刘向向汉成帝所上之书的内容也主要是一些关于礼制方面的。同卷中亦有对其子刘歆校书的记载,“歆,字子骏,少以通诗书,能属文,召见成帝,待诏宦者署,为黄门郎。河平中,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讲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向死后复为中垒校尉。哀帝初即位,大司马王莽

5、举歆宗室有材行,为侍中太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贵幸。复领五经,卒父前业。歆乃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语在艺文志。歆及向始皆治《易》,宣帝吋,诏向受《谷梁》、《春秋》,十余年,大明习。及歆校秘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吋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与歆共校经传。歆从咸及丞相习方进受质大义,初《左氏传》多古咅文字。学者传训诂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歆亦湛靖有谋,父了俱好古,博见强志,过绝于人。”[2]刘歆校书是卒成父业,此处对于刘向父子校书范围亦有提及,但记载过于笼统,只是点到为止。《汉书•艺文志序》则对其做了详细交待:昔仲尼没

6、而微言绝,七十了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纵横,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乱。到秦患Z,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Z败,大收篇籍,广开言路献书Z策。乞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H:“联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了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吋,以书颇散匸,使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了、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则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哀命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

7、》,有《兵书略》,有《数术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3]此处,既对汉朝统治者下诏整理、校讎古代典籍的缘由进行了说明,亦可见刘向父子校书的范畴,校书人员的组成、负责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此后的•些文献记载大都不出其旨意,如《隋书•经籍志》中对刘向父了奉诏校书的记载为:至于孝成,秘藏Z书,颇有亡散,乃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命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了、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今尹咸校数术,太医监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就,向辄撰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