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第十一章节传播效果研究下课件

传播学概论第十一章节传播效果研究下课件

ID:40336784

大小:3.67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7-31

传播学概论第十一章节传播效果研究下课件_第1页
传播学概论第十一章节传播效果研究下课件_第2页
传播学概论第十一章节传播效果研究下课件_第3页
传播学概论第十一章节传播效果研究下课件_第4页
传播学概论第十一章节传播效果研究下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播学概论第十一章节传播效果研究下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下)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假说第三节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效果——“培养”理论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识沟”理论第五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新课题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假说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   ⑴1972年,美国学者麦克斯韦尔·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的发现(《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⑵该理论对李普曼“虚拟环境”概念和拉斯韦尔“环境监测功能”观点的继承。"议程设置功

2、能"理论的主要内容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无形的"议事日程表",上面"记录"着我们对当前各项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以及对解决的优先顺序的认识。就物理视野和活动范围有限的一般人而论,这种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于大众传播,传播媒介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影响源。议事日程表:主次分明议程设置功能媒体报道程度越高受众认识越深刻2.“议程设置功能”的特点 ⑴“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认知态度行动)  ⑵"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所考察的是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⑶"议程设置功能

3、"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3、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 有关概念不断趋于细致化和明确化: ⑴“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趋于明确化; ⑵对“议题”不同类型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个人议题谈话议题公共议题⑶分析不同媒体“议程设置”的不同特点。   此外,一些研究还将“议程设置功能”与受众的不同属性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间接经验受媒体影响大个人议题谈话议题公众议题4.对"议程设置理论"的评价   ⑴重要意义:    ①揭示了大众传播的有利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

4、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的作用;    ②把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重新摆在了人们面前。   ⑵不足之处:    ①只强调传媒"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    ②"议程设置功能"的效果太绝对化。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假说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1."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   ⑴德国学者诺依曼首先发现"沉默的螺旋"现象   ⑵该理论论述大众传播、舆论和社会心理三者的关系   ①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②意见的表明和"沉默"

5、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③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制约舆论。2.“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⑴该理论中的“舆论”与历来的“舆论”概念不同。公开场合表明-舆论强制力-相反论点被孤立   ⑵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3.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分析 ⑴“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不应是一个不变的常量,而应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确信度⑵“多数意见”的压力以及对它的抵制力,按照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应有程度上的不同。利害关系⑶"多数意见"的社会压力的强弱受到社会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第

6、三节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效果——“培养”理论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效果--"培养"理论1."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   起源于60年代后期,在"暴力起因与防范委员会"的研究过程中,美国学者格伯纳发现。   ⑴"培养分析"最初着眼点:-⑴分析电视画面上的凶杀和暴力内容与社会犯罪之间的关系;   ⑵考察这些内容对人们认识社会现象的影响。2."培养'理论关于社会和传播的基本观点   ⑴培养理论的基本观点: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

7、事物、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要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识。   ⑵"培养"理论强调电视在形成"共识'中的作用和优势。P286“培养”理论的外围研究状况(1)“制度分析”。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大众传播的信息生产、传达和消费过程中的各种制度性压力和制约因素,揭示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定倾向性形成的原因。 (2)“讯息系统分析”。大众传播的讯息是通过语言、文字、画面、图像等象征性符号来表达的,这些讯息并不是符号的随意组合,而是根据一定的观点和意识形态进行加工整理后的、具有完整的意义结构的系统。(3)"培养分析"。这是讯息系统分析的延

8、伸,它的目的是考察大众传播的特定倾向所造成的社会结果。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识沟”理论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识沟"理论1."知识沟"理论产生的背景   ⑴美国为改善贫困儿童受教育条件,制作《芝麻街》节目,但贯彻意图失败;   ⑵蒂奇诺研究提出理论假设--"知识沟" 2."知识沟"理论的基本模式与内容   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