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物介绍

抗癫痫药物介绍

ID:40346911

大小:1.59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7-31

抗癫痫药物介绍_第1页
抗癫痫药物介绍_第2页
抗癫痫药物介绍_第3页
抗癫痫药物介绍_第4页
抗癫痫药物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癫痫药物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抗癫痫药物一、概述概念:癫痫(epilepsy):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发作时大多伴有脑局部病灶的神经元兴奋性过高所致的阵发性异常高频放电,并向周围扩散而出现大脑功能短暂失调的综合征。临床表现:突然发作、短暂的运动感觉功能或精神异常,伴有异常的脑电图癫痫的病理机制正常脑细胞异常高频放电病灶癫痫病灶中大量神经元突然同时除极化,产生高频、同步、爆发式放电、并向周围正常脑组织扩散,使之广泛兴奋导致脑功能突然、短暂失常。产生短暂的不同的运动、感觉、意识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癫痫发作的国际分类局限性发作(

2、局部开始的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相当于局灶性癫痫)1.运动性发作2.感觉性发作3.植物神经性发作4.精神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相当于颞叶癫痫)1.意识障碍起病者(精神运动性发作)2.继发于单纯部分性发作的意识障碍者全身性发作(非局部开始的发作)1.大发作(强直-阵挛发作)2.小发作(失神发作)3.不典型小发作4.强直发作5.肌阵挛发作6.无张力发作未能分型的发作1.新生儿错乱性发作2.婴儿痉挛3.良性中央区癫痫4.偏侧性发作5.间脑癫痫常见癫痫发作的临床分型发作类型临床特征一、部分性发作1、单纯部分性发作多

3、种临床表现,不影响意识,每次发作持续20-60s2、复杂部分性发作(颞叶性、精神运动性)发作时影响意识,常伴有唇抽动,摇头等,每次发作持续30s-2min3、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上述两种部分性发作可发展为伴有意识丧失的强直-阵挛性发作和全身肌处于强直收缩状态,而后进入收缩-松弛(阵挛性)状态,可持续1-2min二、全身性发作1、失神性发作(小发作)短暂的意识突然丧失。常伴有对称的阵挛性发作,每次发作持续约30s2、肌阵挛性发作单侧肢体部分肌群或全身部分肌群发生短暂的(约1s)休克样抽动3、强直

4、-阵挛性发作(大发作)突然意识丧失伴有剧烈的强直性痉挛后转为阵挛性抽搐,继而较长时间的中枢抑制抗癫痫药物的发展历史1912年发现苯巴比妥,1938年发现苯妥英钠,1964年发现了丙戊酸钠。自丙戊酸用于临床20年后开发,美国FDA批准使用非氨酯Felbamate1993年拉莫三嗪Lamotrigine1993年加巴喷丁Gabapentin1994年托吡酯Topiramate1996年噻加宾Tiagabine1997年氨己烯酸Vigabatrin1999年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n1999年奥卡西平O

5、xcarbazepine1999年唑尼沙胺Zonisamide2000年药物治疗目标控制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二、常用抗癫痫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二氮卓类药物丙戊酸钠奥卡西平乙琥胺扑米酮1、酰脲类巴比妥类苯巴比妥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对乙内酰脲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得到丁二酰亚胺类的药物乙琥胺。苯妥英钠PHT(大仑丁)药理作用及机制PHT具有膜稳定作用,能降低细胞膜对Na+和Ca+的通透性,抑制Na+和Ca+的内流,从而降低细胞膜的兴奋,使动作电位不易产生。PHT只能阻止异常放电向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扩

6、散,而不能消除癫痫病灶的异常放电。PHT对癫痫大发作(强直-阵挛发作)效果好,可作为首选,也可用于单纯部分发作(局限性发作)和复杂部分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对失神性小发作无效。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慢,吸收率个体差异大,并受食物影响。口服生物利用度80%,血浆蛋白结合率88%-92%,口服4-12h血药浓度达峰值。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无药理活性,存在肝肠循环。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有关,成函数关系变化,即非线性关系,易引起毒性反应。主要经肾排泄PHT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应注意监测血药浓度用法用量成人:每

7、日250-300mg,每日两次,1-3周内增加至300mg,分三次服用。极量一次300mg,一日500mg。儿童:开始每日5mg/kg,分2-3次给药,逐渐增加至每日4-8mg/kg。PHT治疗指数低,有效血药浓度为10-20μg/ml,应个体化给药,监测血药浓度,以决定患者每次的给药次数和用量。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局部刺激对胃肠有刺激性,口服易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宜饭后服用。长期应用引起齿龈增生,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停药可消退。神经系统药量过大引起中毒,导致小脑-前庭系统功能失调,表现为眼球震颤

8、,复视,共济失调,严重可出现语言障碍,精神错乱昏迷。造血系统长期使用导致叶酸缺乏,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变态反应皮疹,血细胞减少和肝坏死。长期服用者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功能。骨骼系统本药诱导肝药酶,加速维生素D代谢,长期应用导致低血钙症。必要时应用维生素D预防。药物相互作用蛋白结合率相关保泰松、磺胺类、水杨酸类、苯二氮卓类和口服抗凝血药可与PHT竞争结合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使后者血药浓度增加代谢相关PHT为肝药酶诱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