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解析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解析

ID:40422407

大小:1.61 MB

页数:98页

时间:2019-08-02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解析_第1页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解析_第2页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解析_第3页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解析_第4页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解析——以过度教育竞争的根源为中心蒋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E-mail:kjiang@pku.edu.cn2报告者简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教育与人类发展系副系主任曾任香港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分会副理事长《香港大学—斯普林格比较教育研究丛书》国际顾问编委3报告者简介(续)发表中英文论文50余篇,其中英文SSCI期刊4篇,《教育研究》2篇,《北京大学学报》1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篇。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获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基金(2010年)。参加《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4中国教育:成就与问题并存全国16

2、~60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980年(5.3年),2000年(8年),2009年(9.5年)。2008年实现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普及率达到80%。高等教育发展:50年代(入学率0.3%),1980年(2.7%),1999年(15%),目前(24.2%),在校生2700万;总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居世界第二,很快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从1980年到2006年,教育经费增长106倍。5但是,我国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教育规划纲要》的有关表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优先发展的

3、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6民众对《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反映最集中的意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择校上幼儿园难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农村教师高校自主权高校“去行政化”教育经费增长高考改革还有学生辍学问题、校园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78910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规划纲要》第十条,共510字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11减负:一项系统工程减轻中小学生课

4、业负担,是社会各界的普遍呼声。《教育规划纲要》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思路出发,明确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责任。12政府、学校、家庭各自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5、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13研究的缘起为什么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此沉重?(书包越背越沉,做不完的作业;平时加课,假期补课)为什么奥数、英语等各种课外辅导班层出不穷?为什么中小学生的体质体能连年下降?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后果如何?原因何在?14本次报告的重点:不是分析怎样减负(减负的策略),

6、而是探究为什么减负困难重重、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的原因。过度教育竞争:解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一把钥匙换言之,课业负担过重是表象,问题的实质是过度教育竞争。15“为竞争而训练”20世纪80年代初,比利时贝尔茨语言学校日语强化训练班的广告词。借用这一广告词来形容今天中国的部分学校,并不为过。16当前中国教育竞争的特征1.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学生之间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突出表现是:课业负担加重,学习时间延长,睡眠严重不足,身体缺乏锻炼,体质体能下降,这在重点学校和城镇地区尤为严重。竞争加剧的另一表现是,竞争向低年级下移。2.竞争范围分布广泛分布范围广泛,远不限于一两个群体或少数学校、局部地区,竞争

7、在全面地展开。学生、班级、教师、校长、学校、地区之间都在进行竞争。3.竞争形式复杂多样不再限于升学率、升重点学校率,学生在文化课优秀之外要“有特长”,学校在保持学生升重点率的同时要“有特色”。17中日韩美高中生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学习压力最大2010年4月8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本青少年研究所、韩国青少年开发院及美国艾迪资源系统公司联合发布了一项针对四国高中生学习意识的比较研究成果,发现中国学生学习压力最大。中国地区调查对象是北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