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轻瘫、胃肠道气囊肿病

胃轻瘫、胃肠道气囊肿病

ID:40423860

大小:549.0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8-02

胃轻瘫、胃肠道气囊肿病_第1页
胃轻瘫、胃肠道气囊肿病_第2页
胃轻瘫、胃肠道气囊肿病_第3页
胃轻瘫、胃肠道气囊肿病_第4页
胃轻瘫、胃肠道气囊肿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胃轻瘫、胃肠道气囊肿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糖尿病胃轻瘫杨阔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消化道并发症。主要特点: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胃电节律紊乱,导致胃潴留。常见症状:早饱、恶心、腹胀、呕吐、食欲不振,也可仅有胃动力障碍而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①近端胃张力性收缩减弱,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②胃窦收缩幅度降低,频率减少;③胃推进性蠕动减慢或消失;④胃固体和液体排空延迟;⑤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igratingmotorcomplex,MMC)Ⅲ相缺如或幅度明显降低;⑥幽门功能失调,紧张性和时相性收缩频率增加;⑦胃电节律紊乱;⑧胃扩张感觉阀值降低,造成餐后胃运动异常。

2、移行性复合运动的概念概念拆分及故名思意:移行性——代表一种向前的推进行运动复合——非单消化道的单一运动如小肠分节运动、大肠袋装往返、单一蠕动等。在清醒空腹状态下胃肠出现静息与收缩循环往复的周期性运动。移行性复合运动的两特点:时相性及移行性时相表Ⅰ相——为间断蠕动期,胃肠偶出现间断性收缩,胃基本无运动,各运动之间不具有明显传递性。Ⅱ相——是胃肠不规则收缩期,这一阶段胃肠开始有散发的蠕动收缩波,具有推进性,并逐渐增强活跃。(小于2/minintheantrumand,小于10/minintheduodenum.)Ⅲ相——是胃肠规则的强烈收缩期,至少有2

3、个相邻侧孔连接传感器发生持续30s以上成簇的、连续有节律,且同一测压孔记录为波形大小、频率一致时相波。胃3次/min,十二指肠12次/minⅣ相为——收缩消退期,活跃渐减弱,无节律,过渡至1相静息期。图例所标为最大值[YvetteC.Luiking,MigratingmotorcomplexcycledurationisdeterminedbygastricorduodenaloriginofphaseIII,AmJPhysiolGastrointestLiverPhysiol275:G1246-G1251,1998.][周吕,基础医学与临床,19

4、99,19(2),97-98]移行性复合运动的两特点:时相性及移行性移行性:MMC的第Ⅲ相蠕动收缩波可以从胃体移行至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MMCⅢ相以每分钟5一10cm的速度向远端扩布,约90min后可到达回肠末端。当一个收缩波到达回肠末端时,另一个收缩波又在胃和十二指肠出现。有时收缩波从胃并不扩布到回肠,而是在近端小肠就消失了。见右图。[YvetteC.Luiking,MigratingmotorcomplexcycledurationisdeterminedbygastricorduodenaloriginofphaseIII,AmJPh

5、ysiolGastrointestLiverPhysiol275:G1246-G1251,1998.]移行性复合运动的两特点:时相性及移行性移行性复合运动的意义1.MMC起胃肠“清道夫”的作用(大块食物、胆汁)2.MMC促进胃、幽门、小肠和胆道运动的协调性3.MMC为消化期作准备(联系机械和化学)4.MMC可防止胃肠道细菌过度增长5.MMC发出饥饿信号[GarethJ.Sanger1,PerM.Hellstr.m2andErikN.slund3_Thehungrystomach:physiology,disease,anddrugdevelopme

6、ntopportunities,frontierinpharmacology,ReviewArticle,2011.2.18]移行性复合运动的启动及调节因素启动因素——70年代末期,提出胃动素波动释放的峰值与MMCⅢ相出现一致,90年代再次证明胃动素对胃MMC影响在于直接通过胃肌间神经元的胃动素受体起作用。其后发现了胃动素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调节因素——肠神经系中的5-HT是调控MMC周期及Ⅲ相扩布的重要神经递质。亦有人提出MMCⅢ相时,血中5-HT的释放高峰先于胃动素出现。而抑制信使物质NO(CNS、ENS均存在)被研究表明其为维持小肠Ⅰ相的重要递

7、质。移行性复合运动的启动及调节因素MMC被指与以下激素:胃动素(+)、ghrelin(+)、胰岛素(postprandial)、乙酰胆碱、降钙素、神经降压素(postprandial)、P物质(+)、胰多肽(+)、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前列腺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postprandial)、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阿片类(+)、肠血管活性肽(-)、蛙皮素(postprandial)、一氧化氮(-)。分别来自中枢、周围、肠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及各种肠腔粘膜所分泌的物质。[GLINDBERG,Nitricoxideandthem

8、igratingmotorComplex,DivisionofGastroenterologyandHepatology,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