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功(教案)

11.1功(教案)

ID:40424353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2

11.1功(教案)_第1页
11.1功(教案)_第2页
11.1功(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11.1功(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1.1功(教案)大水田中学廖国详【教学目标】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知道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知道应用公式 W=Fs,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1.力学中功的含义;2.运用公式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教学方法】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钩码2只,量尺。【课时安排】1课时【打开课件11.1功】1.新课引入【播放课件叉车工作视

2、频】分析叉车工作时受力图(1)叉车在动力下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分析为何会运动。什么力对叉车作出了贡献?(2)叉车对货物向上运动时,叉车对货物的力情况及运动的距离,用示意图表示出来,分析运动状态。什么力对货物作出了贡献?(3)叉车静止或者在水平面上无摩擦力下匀速运动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地面的支持力是否对叉车作出了贡献。引出新课2.新课教学【课件展示】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物体在力的作用下

3、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就做了功)。例:叉车对货物向上运动时,货物受到叉车向上的作用力F运动了距离s。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课件展示】进行思考(1)下列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A人推小车前进    B马拉车前进   C起重机吊起重物(2)当你提着书包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3)当你使劲地用力推(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5)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6)雪地网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师生活动

4、】讨论师:题(1)展示的三个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有力作用在物体上,都使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力都对物体做了功。师:你们中谁能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生代表回答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师:题2、题3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情况不做功?生:当力作用在物体上,不能使物体移动,不做功。师:对,这是一种“劳而无功”的现象。师:题4中,重力、支持力为什么不做功?题5中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生:重力、支持力对木箱移动没有贡献,不做功。同样向上的提力对水桶的水平移动没有贡献,也不做功。师:对,这也是一种“劳而无功”的现象。当力与

5、物体移动方向垂直时,这个力不做功。师:抛出的网球在水平地面上惯性滚动时,有力对它做功吗?生:没有,网球向前滚动的原因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师:物体由于惯性运动时,没有外力对它做功,这可以说是一种“不劳无功”的现象。二、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课件展示】【师生活动】演示问答师:用的力大,移动的距离长,力的成效大,做的功多。下面请大家观看老师的演示演示1、将1只钩码提高1个单位(10厘米)高度演示2、将1只钩码提高3个单位(10厘米)高度演示3、将2只钩码提高3个单位(10厘米)高度师:第二次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几倍?生:第二次是第一次的3倍。师:第三次做的功是第二次的几倍?是第一次的

6、几倍?生:是第二次的2倍,第一次的6倍。师:归纳出决定做功多少的因素了吗?【课件展示】功的大小跟力的大小和使物体移动距离的大小有关,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做的功越多。对,从上面的实验,我们不难得出: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成正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三、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课件展示】我们知道了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关系。力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1教育网板书:功=力×距离用W表示功,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功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

7、s。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功的单位是牛•米,牛•米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简称焦,1焦=1牛•米。【讲授】公式应用让我们一起计算一下,刚才第三次实验时老师做的功。(1)提钩码用的力F=G=mg=0.2千克×9.8牛/千克=1.96牛(2)钩码移动的距离s=h=0.3米(3)提钩码做的功W=Fs=1.96牛×0.3米=5.88焦3.小结(1)功的概念: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就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