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赛课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赛课课件

ID:40433350

大小:555.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8-02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赛课课件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赛课课件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赛课课件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赛课课件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赛课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赛课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记”的文体常识,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翻译文章。3、细读内容,品味文章写景抒情的写法。4、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并满怀爱国热情!过程与方法: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问题引导自学指导(独立思考3分钟,小组讨论5分钟)默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并做好批注:1.结合参考书了解“记”的文常,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2.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整篇文章。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分别找出对应的原文语句并用几个字概括内容。4.文中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又

2、有什么作用呢?5.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的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6.概括文章主旨解题:《记承天寺夜游》随笔式小品文“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检查点拨—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作者简介检查点拨—文学常识此文写

3、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检查点拨—文学常识写作背景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

4、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检查点拨—注释翻译suìqǐnzǎoxìngbǎi朗读////////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照进高兴、愉快的样子考虑,想到到于是睡,睡觉共同,一起院子里名词作动词,散步,漫步单扇的门,泛指门,这里指门窗释词译句元丰六年十月十

5、二日的夜晚,(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交织纵横大概是只是语气词,相当于“罢了”形容水的澄澈。均为水生植物释词译句(月光洒满庭院)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只是缺少像我们二人这样的闲人罢了。哪一夜没有月光?那里没有竹子和松柏?检查点拨—细读内容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分别找出对应的原文语句

6、并用几个字概括内容。记叙描写抒情:赏月缘由月夜难眠怀民未寝:庭下月景积水空明藻、荇交横:触景生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检查点拨—细读内容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事情的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事情的结果:相与步于中庭文中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又有什么作用呢?检查点拨—细读内容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绘庭院景色。写月色好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有藻、荇交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营造出了一幅月光澄澈、树影摇曳、似真似幻的夜景图。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与怀民深

7、厚的友谊。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的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检查点拨—细读内容作者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尽在其中。怎样理解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

8、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课堂小结《记承天寺夜游》通过对夜游承天寺庭院所见的月下美景的的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