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浮力期末复习

第十章浮力期末复习

ID:40441515

大小:1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2

第十章浮力期末复习_第1页
第十章浮力期末复习_第2页
第十章浮力期末复习_第3页
第十章浮力期末复习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十章浮力期末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十章浮力期末复习教案授课班级:八年级(3)班授课时间:2017年6月12日授课人:杨连芳教学目标:.1、知道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求浮力的方法;3、会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4、能综合利用压强、浮力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求浮力的复习内容:一、浮方法.教学难点: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课时划分:1课时一、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利用下图分析称重法测浮力。甲乙水4利用粉笔盒类比浸没在液体中物体,分析浮

2、力的产生原理。得出结论: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F浮=F向上-F向下)5、利用大鱼小鱼比较浮力图片引入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得出结论:①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物体的形状、重力、质量、密度、体积无关②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有关。注意: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二、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2、通过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得出结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的密度越大,它所受的浮力就越大。3利用课件动画演示实验:

3、探究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通过对实验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2)公式:F浮=G排=ρ液V排g(ρ液——kg/m³、V排——m³g=9.8N/kg)(3)分析课件注意事项:①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②“浸在液体中”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浸没在液体中,此时V排=V物;二是部分浸入,此时V排<V物。③由F浮=G排=ρ液V排g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物体的浮沉1、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2)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4、。2、判断浮沉的方法:(1)根据浮力和重力大小的关系。(2)根据ρ液与ρ物大小的关系。3、利用课件的图片分析,根据浮力和重力大小关系判断物体的沉浮情况。通过分析得到结论:(1)当F浮>G时,物体上浮;(2)当F浮<G时,物体下沉;(3)当F浮=G时,物体悬浮或漂浮。4、利用F浮=G排=ρ液V排g通过演算分析,根据ρ液与ρ物的大小关系(浸没)判断物体的沉浮情况。通过分析得到结论:(1)当ρ物<ρ液时,物体上浮;(2)当ρ物>ρ液时,物体下沉;(3)当ρ物=ρ液时,物体悬浮。5、分析漂浮和悬浮的区别。(1)它们在液体中的位置不同,悬浮的物体可以静止在液体内部任何地方,而漂浮的物体静止在

5、液体表面;(2)处于悬浮状态的物体V排=V物,处于漂浮状态的物体V排

6、载时排开水的质量)(3)通过图片分析浮力在轮船上的应用。2、潜水艇(1)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2)利用课件动画分析分析潜水艇。3、气球和飞艇(1)采用充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氢气、氦气、热空气)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2)用改变自身的体积,实现升降。如减小体积,则有F浮

7、的球,把它们投入水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它们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丁甲乙3、甲、乙是两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实心球,它们静止在某种液体的情况,如图,那么两球所受的浮力F甲F乙,两球的密度ρ甲ρ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它受到的重力。它受到浮力。它排开水的体积。(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它是上浮还是下沉些。五、布置作业.完成专题训练试卷六、板书设计参见课件七、课后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