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让诗歌课堂回归本色

吟诵——让诗歌课堂回归本色

ID:40525491

大小:4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4

吟诵——让诗歌课堂回归本色 _第1页
吟诵——让诗歌课堂回归本色 _第2页
吟诵——让诗歌课堂回归本色 _第3页
资源描述:

《吟诵——让诗歌课堂回归本色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吟诵——让诗歌课堂回归本色摘要:笔者认为传统诗歌课堂的本色应是学生在吟诵中想象,在吟诵中涵泳,在吟诵中背诵,在吟诵中创作,在吟诵中体验诗意的乐趣。新修订课标强调语文课程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吟诵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学习吟诵就是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通过“吟诵”在课堂各环节的贯穿,从而让诗歌课堂回归本色。关键词:吟诵、想象、涵泳、背诵、创作吟诵是我国介乎“读”和“唱”之间的一种有声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是中国式的读书方法。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先生说:“这种集文学、语言

2、与音乐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对促进我国文化繁荣、提高全民素质,产生过重大作用。”可惜的是,“重分析,轻吟诵”的现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却无多大的改变。即使有吟诵,也只是注重诵读的外部节奏(即声音的整齐和音调的节奏)的处理,很少重视吟诵的内在节奏(即情绪的起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的体悟。著名教育学家韩军曾指出:“汉语是一种音乐性很强的语言,而且是一种感悟性强,规范性弱的‘非法制化’的语言,所以特别通过吟诵来体悟。”[1]吟诵是中国传统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古代私塾先生必口传心授学生吟诵诗歌。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

3、说:“中国的旧时对于诗歌本来有朗吟的办法,那是接近于唱,也可以说是无乐谱的自由唱。”学生在吟诵中想象,在吟诵中涵泳,在吟诵中背诵,在吟诵中创作,在吟诵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传承传统语文教育的精髓,这才是诗歌课堂应有的本色!新修订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和在后面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都强调语文课程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吟诵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学习吟诵就是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吟诵回归诗歌课堂,有利于激发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丰富情感的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学生语

4、文素养的发展。一、吟诵开讲,想象诗境想象,就是人们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大脑加工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象是思维的花朵,艺术的精灵,创造思维的核心。通过吟咏能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联想熟知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想象的火花,从而表现出更丰富多彩的形象。著名教育学家钱梦龙在回忆他童年听评弹艺人吟唱诗歌的经历时,有这样的记述:有一次,一位技艺极佳的评弹艺人在献艺中吟唱了一首杜牧的《清明》,明白如画的诗句所展现的“牧童遥看杏花村”的优美意境,加上艺人吟唱时悠远回荡的韵律,使我听得如痴如醉,心中忽然升

5、起了一种朦朦胧胧的对美的渴望。——《钱梦龙与导入教育》[2]悠远回荡的吟咏,使年轻的钱梦龙想象了“牧童遥看杏花村”所展现的优美意境,使他对这美的体验终身难忘。谁可以在诗歌教学开始之时就把学生带进诗歌的意境,引领学生进入想象的殿堂呢?著名吟诵家陈少松曾指出:“因声入境,就是随着吟诵时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疾徐变化和腔调的婉转曲折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3]吟诵家徐建顺在他的论著中也提到:“吟诵是鼓励差异、鼓励创造、鼓励想象、鼓励个性的。”[4]在教翁卷的《乡村四月》时,为了引导学生想象“绿遍山原白满川

6、”所展示的画面,我先让学生用仄起式的吟诵调来吟诵。“绿”是短音,“山原”则是两个长音,一个比一个长,吟诵起来,就像看到了山坡原野是那么的广阔,野草树木一片青葱,茂盛邈远。“白”是入声字,比“绿”3读得更短促,“满”也是短音,仿佛让你看到:在稻田里,水色与天光相辉映,亮白耀眼。“川”是长音,那为什么要拖长呢?学生说道:“因为诗人一直看呀看,看到了开阔的稻田一直绵延辽远,朦朦胧胧地消失在天边,天与山、与田、与水,上下白茫茫一片。”二、吟诵展开,涵泳诗味宋代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什

7、么是涵泳呢?涵泳在《汉语大词典》中有三层含义:一是潜游;二是浸润、沉浸;三是深入领会。清代曾国藩在其家书中说: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由此可见,涵泳有玩味语言,体验言语的意思。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时,老师大可不必过多地“说”,可让学生“吟”来体验、玩味诗歌,令学生自主地获得蕴藏在诗文中的情感形象和无形的声气奥秘。当代教育家刘征先生回忆他私塾读书的开讲时,是这样说的:讲,话也

8、不多。只是说,这句妙啊!妙在这个字。这篇,妙啊!妙在这一笔,掀起巨大波澜。说“妙啊”的时候,眉飞色舞,好像许多所以妙的道理尽在不言中。但,他喜欢吟咏,吟到得意处,音节铿锵,声震瓦屋。我也跟着吟咏,跟着铿锵,许多诗篇的妙,是在跟着吟中体会到的。从刘先生的回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语文课堂中,先生在吟咏里涵泳诗味,吟到得意处,意在不言中。在学习贺知章的《咏柳》时,我让学生赏析“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千古名句。学生会从“剪刀”一词入手来细读,因为它照应了前面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