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件9——隶书

书法课件9——隶书

ID:40576868

大小:8.69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8-04

书法课件9——隶书_第1页
书法课件9——隶书_第2页
书法课件9——隶书_第3页
书法课件9——隶书_第4页
书法课件9——隶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法课件9——隶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什么叫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二、隶书的起源1、《说文解字·叙》这样解释说:在秦始皇推行小篆的时候,“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当时秦国的正统文字是小篆,笔道圆转回环,某些笔顺不符合手写的自然习惯,严重影响了书写的速度。而社会事务的日益繁杂,对快速书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书写人为了简便快捷,往往将篆文的圆转笔道改为方折笔画,有时还

2、略加省改,已略具隶书的风味,在当时形成了一种俗书体。泰山刻石:作者秦相李斯(?-公元前208年),可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唐张怀瑾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二、隶书的起源2隶书的创始者——秦代程邈隶书相传是秦代书家程邈所作。程邈,秦代下杜人,初为县之狱吏,他对文字很有研究,后因得罪了秦始皇,被囚在云阳(今陕西省淳化西北)狱中。他感到当时官狱公牍繁多,篆书结构复杂,书写不便,因此就在原来大小篆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削繁就简,变圆为方,拟定了一

3、批日常应用的标准隶书,成隶书3000字奏之。秦始皇看后很欣赏,不但赦免了他的罪,而且起用为御史,并以其所创造的隶书发交官狱应用佐书,故曰“隶书”。所以世称程邈为“隶书之祖”。三、隶书发展简史(一)、篆隶混参时期-------秦代隶书秦代的古隶专称为秦隶。秦代的隶书,带有浓厚的篆书意趣,笔画平整无波磔。云梦睡虎秦简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震惊了考古学界和书法界。它的出土,使现代书法家们眼界大开,亦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真正秦隶的资料。秦隶在结体上有自己特殊的时代特征,既有后世隶书的特征,又包含了篆书的特点。古人说:“篆之捷隶也”,这是很有道理的

4、。从“快”这一意义上说,秦简为毛笔墨书,只有毛笔的运用,篆书的快写,才真正把中国书法向隶书的方向推进。云梦睡虎秦简:是隶书初创于秦的标志性材料。秦隶在结体上有自己特殊的时代特征,既有后世隶书的特征,又包含了篆书的特点。(二)简朴方正时期--------西汉至东汉前期隶书西汉早期隶书多采用实用性用笔,没有粗细相间,缺乏墨韵。结字没有要求,在改秦篆的圆转为方折的同时,产生了破坏“平衡”的笔画,在文字的最后一笔,出现所谓的“隼尾”。到了较为成熟的西汉,将竖画、横画都掺和“隼尾”,使古隶早期不平衡的结字又趋于平衡。马王堆帛书《黄帝内经》马王堆帛书《易经》武威王杖诏令册此

5、册约成于西汉成帝时期。它提供了汉代王杖诏书的格式,显示了诏书书体的特点。其字形普遍方正整饬,结体宽博,有官方文书矜持的风度。居延汉简释文:华商尉史周育当为君牛不相当杀廿予恩己决恩不《鲁孝王刻石》为现存最早的西汉刻石之一。西汉前期(武帝以前)的隶书,承袭秦隶,篆隶夹杂。由《鲁孝王刻石》可以看出,其结体尚不够方整,无明显波势,用笔圆转且篆意较浓,其“年”字长脚与出土的这一时期的汉简同趣。明赵崡《石墨镌华》云:“西汉石刻传者极少,此字简质古朴。”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谓其“浑沦朴古,隶法之未雕凿者也。”《五凤二年刻石》。共十三字,曰:“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公

6、元前56年刻,纵38.4厘米,横73.6厘米。存山东曲阜孔庙。《三老忌日碑》碑文字体介于篆隶之间,结体宽舒不拘,书风古厚朴茂,章法错落有致。初拓因石面不平,石花斑驳可爱,字画较肥厚。晚拓石面磨平,字画变纤弱。 此碑清咸丰二年(1852)出土于浙江余姚客星山下。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军曾用作灶石,虽经薰灼,字幸完好。1921年秋,碑转徙至上海,为京江陈渭泉所得,日人欲以重金购之,事为浙人姚煜、沈宝昌获悉,即与同里丁辅之等募款以八千金买得,石遂免于外流。三老忌日碑汉建武二十八年(52)五月刻,纵75厘米,横37厘米。存杭州西泠印社。东方收藏,中国艺术品

7、,(三)、蚕头雁尾时期--------东汉中后期正体字从篆书到隶书的发展经历过两个阶段。一是结体由圆转变为方折。字形由颀长变为扁平,笔画上将回环缭绕的线条切割为一段一段的横的和竖的短线。二是在短线的基础上加以粗细变化,产生出横、竖、撇、捺、点各种形状不同的笔画。因此进入东汉,隶书的发展着重于点划形式的突破,一波三折,蚕头雁尾等写法逐渐成熟。汉阳嘉残碑133年横平竖直,蚕头雁尾,无论点画还是结体,都是已经成熟而且典型的隶书。此碑书法方整秀劲,波挑夸张,飘逸多姿,允称汉隶中之佼佼者汉熹平石经残石,东汉熹平四年(175)刻石,是隶书字体成熟以后的标准楷模。隶书字体由此

8、广被天下,成为流行字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