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语文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李秋娥】

《我不是最弱小的》语文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李秋娥】

ID:40587900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4

《我不是最弱小的》语文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李秋娥】_第1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语文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李秋娥】_第2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语文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李秋娥】_第3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语文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李秋娥】_第4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语文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李秋娥】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不是最弱小的》语文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李秋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材分析]:《我不是最弱小的》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在父母的影响下,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飘摇的蔷薇花上。就文本本身而言,文章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正确、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体会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和萨沙自信自强的品格。[教学难点]:1.体会“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人文思想。2.学会做不甘弱小的人,能用文字记录下保护弱小的事情。[教学准备]:1.生字教学及课文片段的课件,生字、生词的卡片。2.准备一些铃兰花、野蔷薇花的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会写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描写蔷薇花的句子。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准备一些铃兰花、野蔷薇花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感知“弱小”。①通过出示大树、小草、老虎、小兔等图片或课件,让学生辨认比较“强大”与“弱小”,感知“弱小”的词意。②出示课文四个任务的图片或课件,让学生辨别比较“谁是最弱小的”。(学生一般都认为五岁的萨沙是最弱小的。)2.师趁势切入:“萨沙他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播放录音,学生倾听。听后,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师揭题:是呀,尽管草儿对于大树而言,是弱小的;花儿对与大地而言,是弱小的;我们小孩对于成人世界而言,是弱小的。但是,假如有人要说我们

4、是最弱小的,我相信,同学们肯定跟萨沙一样,坚决地对他们说——“我不是弱小的”(学生齐说,教师板题,齐读题目)是不是最弱小的,单靠嘴巴来说是不行的,关键是用行动来证明。小萨沙是通过什么事来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形象感悟“强大”与“弱小”,为下文学习做铺垫。)二、读文识字,初步感知。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时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读情况,让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之后,提出自己疑难问题。1.读通课文。①轻声自读。要求学生打开课本,小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

5、字音。遇到生字拼读的困难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和“小锦囊”的帮忙反复多读几遍。(生读,师巡视指导读书姿势)②指名轮读,评选最佳“朗读小能手”。2.识记生字。①读准字音。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想考考你们,看看谁认识它们。(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不带拼音)指名读,齐读。(注意区分“弱”“垂”“芬芳”“掀”“铃”“倾”等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易读错的字可相机指导拼一拼)然后用生字卡指读、开火车读。②交流识字方法,相机指导,如“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③结合词语认字。这些生字宝宝回到词语中,你还认识吗?出示词卡:“弱小、萨沙、周末”等指名读,男女生赛读。④结合句子认字。这些生字宝宝可喜欢跟你们捉迷藏啦,他们又

6、藏到了句子中,你还认识吗?(课件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结合读句子,在语言环境中识记。3.初步感知。①交流阅读收获。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读全文,想想知道了什么,读后从不同方面交流。比如知道课文写了件什么事情;比如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这就是他们互相关爱;再如,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了两片花瓣,就心疼地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可看出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②当学生谈到“雨衣递给”是互相关爱,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经历,如父母怎样送雨衣到学校等,把“关爱”具体化,把感悟生活化,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读一读有关的句子,读出感情来。4.提出疑难问题。

7、学生可能会提出下面的这些问题:什么是铃兰花,野蔷薇?萨沙为什么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妈妈为什么说萨沙是个勇敢的孩子?……可以结合图片来让学生直观理解铃兰花,野蔷薇;对于其他的问题,可存疑,让学生再继续细读课文想想、议议。(设计意图:由于本课的生字较多,但内容比较浅显,所以本环节设计把注意力放在读通读顺上,并让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指导写字,巩固识字1.课件出示“扑、托、摸”。让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