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3][人民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3][人民版]

ID:40602211

大小:381.51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8-04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3][人民版]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3][人民版]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3][人民版]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3][人民版]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3][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3][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10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考情分析高考大纲考什么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的形成。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主张;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家独尊地位的措施。三、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含义:“百家争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

2、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2、产生背景: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阶级:阶级关系变动,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社会环境: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孔子

3、春秋孟子荀子战国墨子战国老子春秋庄子战国韩非战国提倡“仁”、“礼”和“中庸”;强调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重义轻利等“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性本恶,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核心兼相爱、交相利,主张“非攻”;“尚贤”;节俭等。讲究实际功利精神。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齐物论;乐天安命、崇尚自然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君主集权;变法革新3、流派代表及主张4、意义1)、“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

4、基础。2)、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知识拓展:1、儒家推崇“人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事和民心。秦汉以后,每逢大乱平息,人民急需休养生息时,这种

5、观点便受到统治者的重视。4、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合理思想。外儒内法剂之以道1、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法家的法治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2、“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古为今用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二、汉代儒学主流(正统

6、)思想地位的确立1、汉初黄老之学实行的原因与影响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儒家、法家都是“有为”政治,不能适应休养生息需要。汉初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了元气,经六、七十年的努力,国力渐渐增强(文景之治)。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背景①王国、匈奴的威胁;②汉武帝时经济恢复与发展;③开拓大一统国家的需要;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统治需要。(2)董仲舒的思想:《春秋繁露》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仁政、三纲五常,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理论基础:天人感应:B、为适应大一统事业需要,提出“罢黜百

7、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君权神授——君主权力的合理性天谴论——君主权力的有限性“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董仲舒传》“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汉书·董仲舒传》“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为人者天》(3)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郡国建立学校,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4)评价: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积极方面: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

8、供理论依据,达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提升了儒学的地位: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汉王朝由此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消极方面:结束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其负面作用在中国古代后期日益明显,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中国近代科技的落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