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人社办字2010177号

吉人社办字2010177号

ID:40635152

大小:30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05

吉人社办字2010177号_第1页
吉人社办字2010177号_第2页
吉人社办字2010177号_第3页
吉人社办字2010177号_第4页
吉人社办字2010177号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人社办字2010177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吉人社办字〔2010〕177号关于做好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深入贯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就业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确保在开展“强化基层就业百日攻坚战”期间基本实现就业援助工作精细化、长效化,现就做好全省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认定范围和标准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具有我省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本着自愿申报的原则进行了失业登记的下列人员:1、大龄失业人员。是指申请认定时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的

2、失业人员。2、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是指—7—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家庭成员中无一人就业,且无经营性或投资性收入的城镇居民家庭中的失业人员。3、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是指持有离婚或丧偶证明,其抚养的子女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失业人员。4、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是指持有民政部门核发的《低保证》的失业人员。5、残疾失业人员。是指持有残联部门核发的《残疾人证》的失业人员。6、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是指已进行失业登记一年以上,且失业期间每月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户籍所在地街道、社区至少有一次求职记录的城镇失业人员。7、失地农民

3、。是指由国土资源部门统一征地后,完全失去耕地(水田、旱地和鱼塘等)的登记失业农民。二、认定程序、手续(一)本人申请。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应持本人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复印件)、近期一寸彩色照片2张、《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复印件)以及下列相关证明,向户籍所在社区(村)劳动保障服务站提出申请。1、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需提供:社区开具的零就业家庭证明。2、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需提供:离婚或丧偶证明。3、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需提供: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低保证》。4、残疾人员需提供:《残疾人证》或残联发放

4、的残疾等级证明。—7—5、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需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出具的参加职业培训和接受就业服务证明。6、失地农民需提供:乡镇以上政府出具的土地被征用的协议书或证明书原件及复印件。(二)审核认定。社区(村)劳动保障服务站接到申请后,对符合条件的,指导其填写《就业困难人员申请审核认定表》(见附件1),并按申请人员的类别采取实名登记,分类建立基础台账和数据库,经核查不符合条件的,即时告知本人。同时在符合条件人员的《就业困难人员申请审核认定表》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上报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街道(乡镇)应在7个工作日内

5、完成审查和公示程序(公示时间为3天),并在《就业困难人员申请审核认定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三、强化动态管理(一)健全台账。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及基层工作平台都要建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基本情况表》(见附件2)、《就业困难人员花名册》(见附件3)、《就业困难人员增减情况表》(见附件4)等就业困难人员动态管理手工和电子两套台账。手工台账由社区(村)劳动保障服务站负责管理,电子台账由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通过录入计算机系统信息自动生成。(二)建立预案。市(州)、县(市、区)、街道(乡、镇)要层层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预

6、案。社区(村)劳动保障服务站要—7—及时掌握每一位就业困难人员的个人基本状况和就业情况。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家庭状况、身体条件、年龄大小、技能水平等因素,按照其就业意向,实行分类管理。其中,对家庭特别困难,迫切需要岗位援助的人员纳入重点管理,实行“不挑不捡即时就业”承诺服务,承诺期限最长不超过72小时。(三)完善退出制度。对已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社区(村)劳动保障服务站不再将其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并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中记载,同时上报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已实现就业或通过其他渠道取得稳定收入的;

7、2、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就业援助,或3次以上不接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岗位的;3、连续3个月不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社区求职登记的;4、暂无就业愿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5、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死亡的;6、其他不符合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条件的。四、相关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基本实现就业援助精细化、长效化,是我省开展“强化基层就业百日攻坚战”第一阶段的工作任务,认定就业困难人员是就业援助工作的基础,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确保未就业的援助对象获得更具有针对性的重点帮扶及时就业,已就业的援助对象切实享受政策扶持稳定就业。(二)严格程序。社

8、区(村)、街道(乡镇)基层工作平台要严格认定程序,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并按照省厅统一的表卡账册,重新规范基础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管理,—7—层层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三)强化考核。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办法,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应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