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ID:40643176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5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_第1页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_第2页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_第3页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_第4页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一、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考试大纲要求1. 掌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2. 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及红线划示3. 了解城市交通的特征及交通调查的基本知识4. 熟悉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5. 熟悉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及制定原则6. 熟悉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知识结构体系(一)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1. 城市综合交通对外交通城市交通2. 城市交通系统——由三个系统组成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通道)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管理与控制)(二) 城市对外交通1. 铁路铁路设施:直接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客、货运设施;铁路专用设施铁路客运站会让站、

2、越行站中间站① 中间站是客货合一的小站,多设在中小城市,采用横列式布置,间距20-40km。② 按客站、货场和城市的相对位置有三种布局方式,规划应尽可能将铁路布置在城市一侧,货场要方便货运,减少对城市的干扰。区段站货运站编组站2. 公路公路分类、分级公路布局长途汽车站的类型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3. 港口港口基本情况港口城市规划布局要点4. 机场机场分类机场布局① 机场宜设在城市的沿主导风向两侧,即机场跑道轴线方向与城市市区平行或与城市边缘相切(最小距离5-7hm)。② 如跑道轴线方向通过城市,则跑道一端与城市边缘酌距离至少15Km。③ 与城市的距离应不近不远(10—30km

3、),若地形条件限制,则设于远郊。④ 避免通讯干扰,与铁路编组站、电气化铁路、 高压线、变电站、电讯台、广播站、有高频设备或x光设备的单位保持适当距离。⑤ 机场与城市的交通联系应在30分钟以内,建设快速路或用其他方式(地铁、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等)联系。(三)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要求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① 各级道路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的分界线。② 是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的通道。③ 组织

4、城市景观(交通功能道路宜直,生活性道路宜自然)。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① 道路功能同毗邻用地性质相协调(要注意避免在交通性道路两侧安排可能产生或吸引大量人流的生活性设施与用地,在生活性道路两侧同样避免布局会产生或吸引大量车流、货流的交通性用地)。② 道路系统完整(各级道路级配合理),交通均衡分布(减少多余的出行距离及不必要的往返运输和迂回运辅,减少跨越分区或组团的远距离交通)。③ 适当的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宰(8%-15%、20%—30%)。一般城市中心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边缘区较小;商业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工业区较小。④ 要有利于交通分流(形成快速与常规、交通性与生活性、机动与非机动、车与人等

5、不同系统)。⑤ 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条件(不越级衔接,尽量正交;交叉口道路不超过5条,交叉角不小于60~)。⑥ 与对外交通衔接得当(内外道路有别,不能混淆而产生冲突;城市道路与铁路场站、港区码头和机场之间要联系方便)。满足环境和管线布置的要求① 道路最好能避免正东西方向;应有利于夏季通风、冬季抗御寒风。② 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市区、交通性道路穿越生活居住区。③ 道路规划为工程管线的敷设留有足够的空间。3.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现状调查,资料准备及图纸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交通规划初步方案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编制道路系统规划说明书4. 城市道路分类按城市骨架分类① 快速路——联

6、系组团间交通、中长距离交通、快速交通;是城市与高速公路的联系通道,应布置在城市组团之间的绿化分割带中;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② 主干路——联系城市各组团及对外交通枢纽、中距离交通服务、常速的道路。③ 次干路——组团内联系,位于主干道之间,较低速度,属集散交通。④ 支路——汇集交通量。按道路功能分类① 交通性道路——满足交通运输要求,车速快、车辆多、车行道宽,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可分为货运交通干道、客运交通干道和客货混合交通干道。② 生活性道路——满足生活性交通要求(以步行、自行车交通为主)。可分为生活性干道、生活性支路。5. 城市干道网类型方格网式道路系统① 适

7、于地形平坦城市,有利于建筑的布置。② 由于平行方向有多条道路,交通分散、灵活性大,但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便,非直线系数大;增加放射道路,又产生复杂的交叉口和三角形街坊。③ 交通穿越中心区。环行放射式道路系统① 以广场组织城市,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郊联系。② 环行干道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和郊区之间的联系。③ 放射形干道易把外围交通引入市中心,环行干道促使城市呈同心圆不断向外扩张。自由式道路系统① 因地制宜,不规则布局,非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