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与朱元思书》说课

21《与朱元思书》说课

ID:40667453

大小:1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8-05

21《与朱元思书》说课_第1页
21《与朱元思书》说课_第2页
资源描述:

《21《与朱元思书》说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与朱元思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与朱元思书》。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程和四个板块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我们初二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属山水小品,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二、)说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作者,识记生僻字。2、能够正确、

2、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积累并记忆重点词句的含义。4、诵读、并理解课文后,谈谈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熟文言文。教学难点是:把握课文的主旨。谈谈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怀。二、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对学习文言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本文教学我采用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圈点批注法、合作交流发、从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三、说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

3、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法有: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走进文本,在领会作者笔下美景的同时感受其丰富的内心世界。4、诵读积累,拓宽知识面。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我分别从温故知新,激趣导入。检查预习,识记生字,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欣赏课文完成教学设计。(一)温故知新,激趣导入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

4、文章《三峡》吗?(展示三峡风景挂图,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因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设计的导语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发了学习新课文的兴趣。(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主要掌握: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2、疏通文意。A、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B、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师生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C、课堂交流

5、,翻译全文,教师点拨。D、继续朗读课文,以至成诵。(四)诵读品味美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齐声朗诵课文,进一步走近文本。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审美能力,对美的资源进行感悟和再创造,我在此环节中,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概括景区的总写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然后要求用“富春江的_______美,美就美在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句话。从而让学生自主发现富春江的水清、急,山峻峭、富有生机等特点。在学生找到某些美景时,适时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还能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并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笔形成文字在课堂上交流,

6、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五)默读品味语言通过美景的品味,让学生领略到了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作者为了把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描绘得生动形象,在遣词用语方面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因此,再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默读课文,品味语言,说说文中哪个词(句)用得妙?并谈谈你的看法。”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美之所在,并在此基础了形成背诵。(六)拓展延伸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因此,在这一环节中,为了把分散的景物融合成一幅完整的画卷,要

7、求学生根据作者的介绍,再结合个人体验,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课文改写成一篇写景小散文。(七)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吴均奇山异水异水:清急天下独绝奇山:雄奇险峻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