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升高及脂代谢异常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升高及脂代谢异常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ID:40668633

大小:1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5

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升高及脂代谢异常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_第1页
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升高及脂代谢异常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_第2页
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升高及脂代谢异常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_第3页
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升高及脂代谢异常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_第4页
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升高及脂代谢异常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升高及脂代谢异常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升高及脂代谢异常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关键词】糖尿病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选取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32~84岁(平均61.62±11.21岁),病程1~30年(平均6.59±7.47年)。其中伴大血管病变54例(男28例,女26例),无大血管病变46例(男25例,女21例)。两组均无家族遗传糖尿病及脂代谢障碍,肝功正常。1.2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下列四者之一或以上者定义为大血管病变:(1)有

2、高血压(非药物状态下2次或3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2)有典型的心绞痛史或心前区不适史并有发作性ST-T改变者(经动态心电图或运动平板试验证实);或有典型的心肌梗死史或经冠脉造影证实者;(3)有明确的脑血管意外病史并经CT或MRI证实为脑缺血性或出血性病灶;(4)有下肢缺血性表现(皮肤冷、凉感、间歇性跛行、缺血性疼痛及坏疽等),同时经彩色多普勒证实为动脉血管壁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1.3方法受试者禁食12h后次日清晨采肘静脉血5ml,离心取血浆于-30℃保存、备测。采用葡萄糖氧化

3、酶法测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PPG),流动注射分析法测糖基化终产物(AGEs),酶学法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免疫比浊法测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1.4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2结果2.1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年龄、病程、AGEs水平显著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P<0.05),而性别、体重指数、FPG、PPG两组

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2.2两组血脂各项指标情况见表2。从表2可见大血管病变组较无大血管病变组患者TG、TC、LDL-C、APO-B升高明显(P<0.05)。表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血糖、AGEs水平比较(略)表2两组患者血脂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略)3讨论本研究观察到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年龄、病程密切相关,与多数学者报道一致[1]。而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在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考虑可能是住院患者大多数是因为血糖控制不佳而入院或出现并发症入院时应激而使血糖升高所致。蛋白质糖基化修饰形成高级糖基化终产物(AGEs)。本

5、研究中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AGEs水平明显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提示长期高血糖促进蛋白非酶糖基化可能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易患因素之一[2]。其发生机制可能为:①AGEs与内皮细胞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一氧化氮(NO)灭活并导致内皮细胞功能损伤[3];②AGEs与受体作用后,可增加内皮细胞转录因子NF-κB的浓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4];③AGEs可激活单核细胞,分泌多种生长促进因子,通过单核/巨噬细胞及细胞因子对内皮下内膜的浸润导致血液循环过程中异常的蛋白遗漏,进行性阻塞管腔[5],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④AGEs可能参与了氧化

6、低密度脂蛋白的产生,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6]。本研究还显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TG、TC、LDL-C、APO-B明显高于非病变组,提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脂代谢紊乱有关:高TG血症为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TG升高主要引起富含TG的中间密度脂蛋白(IDL)水平明显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还通过影响脂蛋白成分的构成,特别是LDL-C和HDL-C的含量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病变组TC显著高于无病变组,表明T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也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随血

7、清TC水平的增高而增高。本研究显示LDL-C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一项危险因素,与UKPDS研究结论一致[7]。主要有以下三种机制:①LDL发生非酶糖基化改变,干扰了LDL通过正常的与受体结合的途径被清除,致使LDL被非受体途径(即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途径)清除的比例增大,最终导致泡沫细胞形成增多;②LDL的氧化增多,同样会影响LDL被受体/非受体途径清除的比例,同时氧化的LDL本身对动脉壁亦有毒性作用。③糖尿病时LDL颗粒直径减少,密度增大,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这种小而密的LDL可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8]。APO-B是LD

8、L的主要结构蛋白,反映LDL的水平,它刺激动脉平滑肌的增殖,被认为是最具有动脉硬化作用的因子。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而糖脂代谢的紊乱,尤其是AGEs水平的升高及TG、TC、L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