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让诗歌走入她们的生活——《我和诗歌有个约会》之课例研究报告

中职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让诗歌走入她们的生活——《我和诗歌有个约会》之课例研究报告

ID:40726797

大小:3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6

中职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让诗歌走入她们的生活——《我和诗歌有个约会》之课例研究报告_第1页
中职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让诗歌走入她们的生活——《我和诗歌有个约会》之课例研究报告_第2页
中职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让诗歌走入她们的生活——《我和诗歌有个约会》之课例研究报告_第3页
中职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让诗歌走入她们的生活——《我和诗歌有个约会》之课例研究报告_第4页
中职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让诗歌走入她们的生活——《我和诗歌有个约会》之课例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让诗歌走入她们的生活——《我和诗歌有个约会》之课例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诗歌走入她们的生活——《我和诗歌有个约会》之课例研究报告 一、确定主题幼师专业语文教材第三册《阅读和写作》,前三个单元的体裁都是诗歌,涉及到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题材。在连续学习了两个多月的诗歌后,我发现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还是不怎么高。如何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呢?我想,如果把绘画、歌曲等艺术形式引入到学习中来,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在学习完这些诗歌后,我决定通过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语文活动,来改变学生对诗歌这种文学形式的看法,尽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兴趣。通过活动,希望学生能巩固对诗歌语言特点的理解,引导

2、学生发挥想象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最终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学以致用,不仅对诗歌产生兴趣,而且能自己拿起笔来创作诗歌。二、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分成朗诵组、吟唱组、绘画组和创作组四个小组。然后确定小组活动内容,收集、整理资料,课余反复练习、琢磨,得出小组学习成果。(二)形成教学设计以诗歌的“意境”为基本点,围绕“意境”来设计教学环节。1.教师总结所学三个诗歌单元的内容和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2.请一位学生以《山居秋暝》为例,说明诗歌“意境”的意思。3.学生分小组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四个小组

3、的顺序是朗诵组、绘画组、创作组合吟唱组。(三)优化教学设计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先在班上试讲了一次,请同组的老师来听课。在上完这节课后,发现在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内容比较单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过多;学生只是展示了小组的成果,而活动过程没有表现出来;只是个别几个同学上台展示,没有调动起大部分同学。于是,在作了调整之后,我优化了自己的教学设计:1.活动导入2.知识准备既然我们要与诗歌进行约会,那我们对约会对象了解多少?请同学谈谈对诗歌这种体裁的认识,或者说一说在诗歌学习过程中

4、的体会。教师总结。3.活动过程第一组:朗诵组(主持人:安开琴)(1)总结诗歌语言特点,介绍全组准备过程。(2)学生朗诵表演。(3)请参与朗诵的同学自我评价。(4)请其他同学对她们的朗诵进行评价。(5)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点评学生的朗诵技巧。(板书)第二组:吟唱组(主持人:李晴)(1)介绍小组选择这首诗的原因。(2)请全班同学集体背诵诗歌《再别康桥》。(3)请汪旭婷演唱歌曲《再别康桥》。(4)教师点评:诗歌的音乐性。(板书)第三组:绘画组(主持人:孟幸娟)(1)请同学集体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前两段。(2)学生结合想

5、象在理解诗歌意境中的作用,来介绍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3)教师总结:要合理运用想象。(板书)第四组:创作组(主持人:陈辰)(1)介绍同学们的创作情况。(2)张美琦展示诗歌的创作和修改过程。(3)陈辰介绍诗歌的构思。(4)展示其他同学创作的优秀诗歌。(5)教师总结:鼓励创作,“诗言志”。(板书)4.总结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诗歌越来越了解,越来越喜欢,希望这一次与诗歌的约会是一个开始,希望同学们心里有一个声音:我和诗歌有个约会!调整后的设计,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环节更加合理:1.让每个小组安排一位主持人,请她来介绍自己小组

6、的学习情况,而不是由教师来单纯讲解。2.在展示的过程中,既展示了学习成果,又把过程也表现了出来,增强了语文活动课的意义。3.在朗诵组中,增加了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一些集体朗诵和背诵的环节,调动了整个班级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5.改变所有环节都围绕着“意境”来展开,而是在每个环节中融入了特定的语文知识。6.调整了小组展示的顺序,把创作组放在最后,使教学环节层层深入,教学目标水到渠成,也使这节课有了亮点。三.总结与反思首先,通过这次活动课,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体现,合作能力得到了提

7、高。作为幼师二年级班级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和同学们朝夕相处了一年多,我最大的感受是,班级的学生们很团结。这也为我能成功上好这次活动课打下了基础。因此,在设计和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将此作为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大纲”也提倡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团队合作意识,而这种精神也是今后同学们走上社会立身处世所必须的。所以我把这一点设计为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我基本上都是处在一个“总指挥”的位置,但我并不“乱指挥”,而是依靠学生干部,在一

8、些课堂程序上进行指挥、协调,如学生按照兴趣和特长分成四个小组,就是在学习委员的负责下自由完成的。分组过后,我把每组的负责人召集在一起,讨论这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每组的具体任务。在每组准备的过程中,她们充分发挥了团结合作的精神,一起参与本组活动,确定展示人员和展示内容。虽然在过程中也会有分歧和争议,但是最终都能够顾全大局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