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新进展.ppt123

静脉治疗新进展.ppt123

ID:40737856

大小:3.83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8-06

静脉治疗新进展.ppt123_第1页
静脉治疗新进展.ppt123_第2页
静脉治疗新进展.ppt123_第3页
静脉治疗新进展.ppt123_第4页
静脉治疗新进展.ppt123_第5页
资源描述:

《静脉治疗新进展.ppt12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静脉治疗新进展静脉输液的定义:是将一定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体内。静脉输液的现状停留在操作流程及穿刺技术层面停留在经验式的层面停留在被动处理并发症的层面停留在医嘱执行的层面三大目标:血管保护成功穿刺安全留置操作者思想者实施穿刺穿刺点选择医嘱皮肤准备考虑病人、疾病治疗方案治疗药物、时间效果减少并发症安全留置标准化规程降低成本皮肤消毒静脉穿刺前,对皮肤不清洁先行皮肤清洁后,再进行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环行消毒,由内向外旋转涂擦,头皮针穿刺消毒面积不小于5*5CM,留置针面积不小于8*8CM(如用贴膜覆盖穿刺部位,其消毒面积应不小于贴膜面积)使用消毒措施后不要再进行穿刺部位的触诊,除非

2、再次消毒。须等消毒剂自然风干后再穿刺。只有氧化后才达到消毒效果。避免对新生儿使用碘酊,因为它对新生儿甲状腺有潜在影响。01外周静脉穿刺工具:头皮钢针外周静脉导管02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03中心静脉导管04植入式输液港05动脉导管穿刺工具的种类及应用避免在下肢血管进行穿刺,以免引起栓塞适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小于4小时)只可单次使用若静脉推注或滴注持续刺激性药物、发疱剂、肠外营养液、PH低于5或高于9的液体或药物,避免使用头皮钢针,防止发生渗出引起的组织坏疽头皮钢针零容忍留置部位:成人:上肢背侧和桡侧,避免在下肢血管和桡静脉腕关节部位儿童:手、足背和头皮血管置管,需注意

3、新生儿因颅骨较软化,不在头皮静脉进行穿刺,避免在固定头部时引起脑出血外周留置针外周留置针留置时间:成人:外周短导管保留时间72-96小时儿童:如无并发症,可至治疗结束留置针型号:能满足治疗需要的最小型号导管,以减小导管对血管内壁的刺激留置针固定延长管U型固定1.纱布敷料每48小时更换1次,若其完整性受到破坏、污染时立即更换敷料选择2.透明的半透膜敷料至少每7天更换1次,部分脱落随时更换ps:如纱布敷料与透明的半透膜敷料一起使用,应被视同于纱布敷料,每48小时更换1次。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穿刺1.消毒:强调要有一定的擦拭力量,即摩擦力,才能将附着在接头粗糙表面的

4、微生物去除,通常我们擦拭15秒。2.肝素帽更换频率与静脉留置导管同步,否则每7天更换1次输液接头的管理3.如果输液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改受损或取下输液接头后,均应更换新的输液接头4.当使用无针连接装置时,必须与导管或输液管路一同更换,其中任何一部份的完整性有损坏,应及时更换导管维护肝素盐水成人:10-100U/ML小儿:1-10U/ML生理盐水20或10ml以上注射器采用脉冲正压式封管(须边推边退)输血前或中有抽血、输血或其它粘滞性药物,应用20mlNS,使用脉冲式冲管后现给药导管维护输液前或中有推荐使用无缝线固定的导管以降低导管穿刺相关的感染风险2016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概

5、述1980,1990,1998,2000,2006,2011,2016随着输液护理的科学和研究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临床实践因不断进行的研究而不断发展,而《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为我们提供一个指导临床实践的框架,且具有重要循证意义.32016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2016年最新修订版本(第七版)以循证为基础,更新输液理念更具实际操作指导意义以最新临床研究为依据的操作指南主要结构目录一、输液治疗实践附录:新增标准二、护患安全—静脉输液团队三、感染预防与控制—新的插图四、输液装置—扩展的专业词汇五、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与植入六、血管通路装置管理七、血管通路装置相关并发症八、其他输液装置九、输液

6、治疗方法标准1.患者护理u可适用于所有血管通路装置置入,维护或实施输液治疗的场所u实践是基于医疗机构制度,程序以及书面方案u关注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任何人专业人员穿刺人员的变化标准4.静疗输液团队新增标准u适用于满足患者和医疗机构需求的服务u血管通路装置的置入和维护交由专人/专业团队(I)u为了扩展并提升证据等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标准27.穿刺部位的选择外周静脉短导管–选择最可能完成全程治疗的穿刺部位(IV)•在前臂部位可以增加留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的疼痛,有助于自我护理,并防止意外脱落和栓塞•不要使用下肢静脉,因为它会导致组织损伤,血栓性静脉炎和溃疡(IV)–对血管穿刺困难和/或静脉

7、穿刺尝试失败后的成人和患儿使用超声技术(I)外周静脉置管首选穿刺部位变化从末梢到近端INS标准33:应在上肢的末梢区域按常规开始部位选择,后续插管应接近以前的插管部位首选前臂前臂前臂INS标准27:在前臂部位可以增加留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疼痛,有助于护理,并防止意外脱落和血栓标准33:穿刺部位的准备和导管置入标准34.无针输液接头u含消毒剂的被动式消毒帽可减少内腔微生物污染,降低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在外周静脉导管上使用消毒帽证据有限,但应考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