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入渗率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土壤入渗率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ID:40759221

大小:31.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7

土壤入渗率的定义、性质及应用_第1页
土壤入渗率的定义、性质及应用_第2页
土壤入渗率的定义、性质及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土壤入渗率的定义、性质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土壤入渗率的定义、性质及应用1、前言土壤入渗率,又称土壤入渗速率或土壤渗透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地表单位面积土壤的入渗水量。入渗率与入渗过程有关。土壤入渗率在初期非常大,这时的入渗率称为最初入渗率,简称初渗率。又继随降雨的延续和增加,入渗率由大变小,最后保持一定的稳定值,此值称为最后入渗率或稳渗率,可用以表征土壤的渗透特性。这是因为由于降水的继续,而使得土壤中大小孔隙均被填满,而无法继续使土壤中的水保持快速的流动。2、定义(1)土壤入渗土壤入渗是降雨、灌溉等水分经山地表进人土壤,在重力势、基质势等作用下运移、存储变为土壤水的动态过程,

2、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消耗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坡面产汇流的重要因素。土壤对水的入渗能力,简称入渗能力。(2)土壤入渗率土壤入渗率是土壤入渗能力的定量表示,它是指在土面上保持有在大气压下的水层、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土壤的水量。3、性质(1)量纲壤入渗率的量纲是Ls/L2·T=LT-1,如毫米/秒,毫米或厘米/分、厘米/时、厘米/日等。3(2)常用指标在土壤水工作中,为说明和研究土攘的入渗过程,常使用三个指标:最初入渗率、最后入渗率以及入海开始后经单位时间的入渗率。1)最初入渗率指入渗开始时较短时间内的入渗率。在一定的土壤和供

3、水一定的情况下,它主要是由温润程度决定的,如果开始入渗的土壤较为湿润,在湿润前锋的吸力梯度小,最初入渗速率较低,随后渗吸速率降低也比较缓慢。如开始渗吸时土壤干燥,吸力梯皮大,最初入渗率较高,以后随时间延长人渗率降低得也快,但无论开始时土壤的干湿情况如何,最后都降低到相闸的最后入渗度。2)最后入渗率这是指随着时间进展而变成为稳定和较固定的入渗率,(实际上与土壤的饱和导水率相等或接近,视水头而定)。显然它的数值是由土壤性质决定的。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孔隙状况,与质地、结构、土壤有无裂缝、表土有无紧实结壳等有密切关系。一般土壤达到最后渗透速率

4、所需时间不过2-3个小时。3)入渗开始后经单位时间的入渗率通常取入渗开始后一小时的入渗率。它也常作为土壤入渗能力的指标,如大于500毫米/小时者是入渗过强的土壤,易发生淋溶作用,500-100毫米/小时之间是入渗良好的;100-70毫米/小时是中等的;70-30毫米/小时是入渗性弱的;小于30毫米/小时是入渗不良的土壤。显然,最初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这个数值有极大的影响,因而它也只有参考意义。(3)特征3在一般常见条件下最初土壤的入渗率都较快,随着时间和入渗的进展,入掺率逐渐缓慢下来,最后降低到一个比较固定的水平。4、应用土壤人渗过程决

5、定着降水或灌溉水进入土壤的数量。不仅关系到对当季作物供水的数量,而且还关系到供水以后或来年作物利用的深层水的贮量。在山区、丘陵和坡地,入渗过程还决定着地表径流和渗入土内水分两者间的数量分配。北方农民称这个过程为收埔或蓄墒。地表径流是引起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因此,土壤人渗研究对于降雨径流调控、水土保持、水资源评价管理、农田灌溉技术参数确定等具有重要意义。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