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

ID:40785681

大小:2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7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_第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了解常见的指示剂及其与酸、碱作用的变色情况;2.掌握盐酸、硫酸的性质和用途以及酸的通性和原理;3.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以及碱的通性和原理。二、命题落点1.利用指示剂的变色情况进行酸、碱的判断;以常见的酸、碱的物理性质,考查物质的俗名、保存、取用等;如例1。2.以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考查物质的鉴别和证明的,如例2。3.以常见的酸的化学性质为载体,通过创新设计实验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探究;如例3。4.以常见的碱的化学性质为载体,通过创新设计实验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

2、行实验探究;如例4。5.以酸、碱的化学性质为载体,通过创新设计实验装置,考查有关酸碱化学性质的趣味和综合实验;如例5。6.以酸、碱的化学性质为载体,考查化学计算能力;如例6。【典例精析】例1:(2005年·湖北十堰)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A.没有特殊要求B.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C.把水缓缓地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动D.迅速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后搅动解析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答案:B例2:(2005年·广

3、西南宁市课改实验区)厨房内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经①闻气味②尝味道,初步确定其为酸醋。取此溶液少量倒在两个杯子中,分别③加入纯碱和④一枚铁钉,两个杯子中均产生气泡,进一步证明其为酸醋。根据上述信息回答如下问题:(1)①②与③④分别根据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来作判断。(2)你认为③④两个实验是根据酸类的哪些性质设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产生的气体物质从分类看,它们的区别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分别利用醋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检验。①②是利用醋酸的特征物理性质,通过嗅觉和味觉进行检验;③④是利用醋酸与碳酸盐(纯碱)和活泼金属(铁)的化学反应,通过特征现象进行检验;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分别为CO2、H2,从物质的分类角度来看,分别属于化合物和单质。答案:(1)物理、化学(2)酸能和某些盐反应,酸能和较活泼金属反应(3)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化合物(氧化物),产生的氢气是单质(非金属单质)。例3:(2005年·山东莱西)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

5、小明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下图中的实验来完成这次探究活动。(1)你提出的假设是 ;(2)通过实验Ⅰ可以证明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实验Ⅲ,在实验Ⅲ中应该加入;(4)实验结果为。解析本题以硫酸与CuO反应为素材,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稀硫酸能使氧化铜溶解的粒子,考查了化学实验的方案设计和原理探究的能力。即分别将H2O、H+、SO42-三种粒子设计在三支试管中分别与CuO接触,通过对比观察实验现象探究稀硫酸中能使氧化铜溶解的粒子。答案:(1)

6、溶液中H+使CuO溶解。(2)H2O不能溶解CuO。(3)盐酸或硫酸钠溶液(4)溶液中的H+可以使CuO溶解,H2OSO42-不能使CuO溶解。例4: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下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A.温度差B.重力差C.压强差D.浮力差(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7、A现象为,B现象为,C现象为。你认为以上设计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填序号)。(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现象为;第二组同学滴加,现象为。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解析本题是对NaOH与CO2反应现象的探究,将化学反应和压强原理相结合,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装置的创新、实验

8、现象的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等能力。第一组实验中由于NaOH与CO2发生反应使试管中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溶液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进入试管中,液面上升。同理,第二组实验A中塑料瓶在大气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