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历史材料分析题资料

七年级上历史材料分析题资料

ID:40801616

大小:34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7

七年级上历史材料分析题资料_第1页
七年级上历史材料分析题资料_第2页
七年级上历史材料分析题资料_第3页
七年级上历史材料分析题资料_第4页
七年级上历史材料分析题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历史材料分析题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上历史材料分析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立木取信舌战守旧君臣材料二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君书·更法》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1)材料一图片中“立木取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1分)(2)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哪国进行的?(1分)(3)他代表谁的利益?(1分)(4)这场变

2、法开始于何时?(1分)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6分)8(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有何意义?(3)它为什么能够成功?(4)你从商鞅身上学习到什么?(1)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2)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改革得到秦孝公的支持;措施得当;商鞅坚持改革的精神。(4)富于改革、创新的精神、不畏权贵的精神。8.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材料二: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请回答:(1)材料一是《史记》引用的战国时期哪一政治家的言论

3、?举例说明他“不法古”的一些做法。(2)材料二的“诏”令(禁用鲜卑语)是谁颁布的?你还能举出他改革的其他措施吗?(至少举出三项)(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你怎样看待上述二人的历史作为?(2分)10、读图并回答问题(1)此人是谁?(1分)他生活在什么时期?(1分)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1分) (2)他最大的成就是什么?请列举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3分) (3)他的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他在政治方面的思想有哪些?(4)他的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他的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社会)(5)我们如何

4、评价他?(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6、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分) 这一事件功劳最大的是谁?他第一次到西域的目的是什么?(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1分)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4)中国古代的丝织品最远运到哪里?(5)这条通道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吗?说出你的理由①丝绸之路在今天仍是中西交往重要交通通道②丝绸之路在我国当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14、秦始皇以

5、其雄才大略,缔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被称为“千古一帝”。秦朝虽然只存在了15年,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一统天下】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一一李白(1)秦灭六国实现国家统一是在哪一年?【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二:赢政26年,皇帝尽兼天下诸侯,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发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货币一统。——《史记》(2)阅读材料二,填写下面的空格:(3)秦始皇规定的颁行天下的标准文字是什么?统一后的货币是什么?这些措施有什么意义?(答两点)(4)他在思想方面接受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影响?(积极和消极)(5)他的这些措施受到

6、什么学派思想的影响?(三)【秦的灭亡】材料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过秦论》(4)“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请写出两位起义领袖?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秦亡的史实给你哪些启示。政府要实行仁政;要关心民生15.见图回答:(12分)(1)图中的帝王是谁?他接受了董仲舒的什么治国主张?起了什么作用?    (2)前段时间,中央台综合频道热播有关这一帝王的电视剧。假如请你编写关于他的历史课本剧,你认为除了上述措施以外,他的哪些历史功绩还可以在剧中出现?请举例说明(至少举出两项)21、材料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

7、无千金之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④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经济远远落后,人民的生活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原因:汉代江南地区生产力水平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