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牧童和狼》

【教学设计】《牧童和狼》

ID:40864455

大小:16.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9

【教学设计】《牧童和狼》_第1页
【教学设计】《牧童和狼》_第2页
【教学设计】《牧童和狼》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牧童和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牧童和狼》◆教材分析这是篇寓言故事,主要叙述了一个牧童屡次大叫“狼来了”欺骗村民,当“狼真的来了,谁也没有去帮助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故事。【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寓意,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指导朗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理解寓意。◆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二课《伊索寓言》。板书,注意“寓”写法。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上课之前

2、,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大寓言家,了解一下《伊索寓言》。2、关于《伊索寓言》,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这样说过;“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伊索寓言,感受一下伊索寓言经久不衰的魅力。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叫做《牧童和狼》。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学习课文:(一)、初读课文。1、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则寓言,读书时老师有两个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词,联系上下文,用心体会它们的意思。b、思考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又明白了些什么。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正音。huāng慌huǎ

3、ng谎guàn贯guàn惯3.相机进行生字教学,辨析“慌—谎”,指导“贯”的笔顺。4、交流:文中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故事大意。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村民:闻声赶来  不禁哈哈大笑惊慌失措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村民:没人帮忙2、文中两次写到牧童的大叫,一次是——,另一次是——牧童这两次大叫——真的是狼来了吗?前面的大叫是谎话,好几次就是--(生:一

4、贯)(板书:一贯说谎)联系课文想一想:牧童两次大叫的心情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1、2自然段,体会一下,练习朗读,谁能读出来?3、交流读书体会,相机抓住重点词,指导朗读。4、村民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会怎样想?后来牧童说真话时,喊破了喉咙,也(:无人前来),质疑:这里为什么不用“赶来”?此时村民们就在山下,明明听到了牧童的叫声,为什么没来?他们之间是怎么说的?(演一演)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牧童说些什么?6、这就是牧童和狼的故事,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故事,注意读好人物的语气。7、从故事中理解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能吧板书的几个

5、词加上关联词连成一句话么?学生汇报,再出示最后一段,指生读。“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四、延伸阅读:同学们,伊索寓言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经受了漫长的岁月的检验,现有仍有300多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让我们带着对寓言的热爱,多读一读,让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启迪我们的智慧,警醒我们的人生。五、板书设计:  牧童和狼  一贯说谎(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教学反思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